关关雎鸠读后感(优选4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4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雎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关雎鸠读后感 篇1
伴着关关和鸣的雎鸟,我独自来到河中的小洲。
闲暇之时,偶尔能来到此等惬意之地,又何尝不为享受?我这么想。但总觉得似乎还少了些什么。突然间,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她身着绿罗衣,竹簪束发,光洁白皙的脸庞,乌黑深邃的眼眸,实在是少见的美丽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细思,这难道不就是可以娶以为妻的贤淑女子吗?我入了迷。少时,不觉天色已晚,还未来得及与这位女子言谈,她便款款离开。遇见,或许只是一眼,便能走进我的心中了吧。
晓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从那以后,每每我闭眼就寝,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现在我眼前。无论是白昼,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见她,追求她,与她相伴余生。但是,再多的爱意也只能化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彻夜难眠。
梦回那日相逢,参差不齐的荇菜之间,隐隐约约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钟鼓,只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梦醒时分,我终究还是得不到我心仪的女子,她也无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待到陌上花开之时,试问你可否缓缓归矣?
关关雎鸠读后感 篇2
《关雎》是《诗经》诗的开篇,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的时间,古人就只选送了305篇诗歌,流传给后人,平均1.98年才出一首,所以,《诗经》是所有诗文文化的源头,这个评价一点也不为过了。古人,要想成为文化人,甚至只要你有点读书的理想,就必读《诗经》。
今日,时光静好,就拿出一本《诗经》,以前从来看不下去10篇。最近想读这本书,是因为读了南怀瑾的书,也看到许多成功人士都从古文化经典中寻找到了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的智慧,就突然觉得是时候该静下心来读书了。
《诗经》第一篇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雎》,《诗经》那么重要,那么,《关雎》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为什么编者会把众多的国风中的这篇放在开头呢?
首先,我们说说,风雅颂,为何把风放在开头,而不是颂。风是采集民俗歌谣的诗篇,也就是老百姓在平时劳作时,用于娱乐抒情的歌。劳动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国家的主体,反正,百姓就是很重要,兴亡都取决于他们。他们的所思所想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那百姓的思想很多,为何又把这篇追求爱情的诗歌放在第一呢?爱情是人最基本的高尚情怀之一。因为它的对外性和可变性及专一性,所以爱情常成为折磨人又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亲情和友情则不会这样。大家看了国风就知道,很多关于女子出嫁男子娶亲,婚姻变化,思念征人的诗,其实皆源于爱情。有之,福也,乱之,祸也。很多错误的决定,冲动的惩罚,当然也有成功的动力,都源于爱情,所以,把男青年追求心怡女孩的诗放在开篇,符合人性人情。
有好学的小伙伴,就会问,为什么不把一篇爱得热烈的诗歌,比如《桃夭》?我想这就是《诗经》表达情感强度上的一个标杆,也是诗歌表达情感的一个限度,哀而不伤,《关雎》中男青年得不到自己的爱情,没有撕心裂肺地哭嚎,没有怨恨报复放弃,而是,即使我转转反侧很难受,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爱情充满向往,好,姑娘你暂时没答应,没关系,我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就是我要弹着琴瑟来取悦你,我要敲着钟鼓取悦你,直到你答应嫁给我。是不是很理性很克制,这就是表达感情的最佳状态了,伤心有个度,悲观有个度。同样的,高兴有个度,愉悦也有个度。这就诗歌的美。写出来,唱出来都令人陶醉。
关关雎鸠读后感 篇3
《关雎》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诗经》中的名篇,是描写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爱情的杰作,我反复读过之后颇有感慨。请看这首诗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的开篇一下笔就奠定了男女双方“人”的基础,那是“君子”与“淑女”的爱情,爱的双方人格是高贵的。再往下看,他们的感情怎样?
你看那追求爱情的男主人公,“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不是逢场作戏,也不是三分钟热度,这份情感是深挚的,有着永恒的力量。接着他开始行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他充分的考虑对方的感受,用美妙的音乐去吸引对方,用诗意般的.倾诉向对方表白爱慕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是何等的高雅。这就是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的爱情,人格高贵、感情深挚、表达方式高雅是他们对爱情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他们淡化了权势和钱财庸俗,脱离了原始冲动的低级,追求的是一种高品味、高格调。全诗音律和谐,一咏三叹,也采用了《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特别是它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仅给人以如见其人之感,那主人公用情之真切,追求之执着令人为之感叹。总之,在我看来,古今描写爱情的诗文比比皆是,但真正像《关雎》这样有格调的诗文实在少见。
关关雎鸠读后感 篇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千古流传的话,几乎被每个人熟知。大到年至古稀的老人,小到四五岁的孩子。在我们的意识中,这似乎是一句撩妹的句子。然而,这句话出自的诗《关雎》,它背后所蕴含的诚挚感情却是令我意象不到的。
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了一个君子对淑女的爱。“钟鼓乐之”中钟鼓是在婚礼中所使用的乐器,这说明君子对淑女有着一份认真、负责的`爱。
我无法想象,穿梭到至今两千多年的年代时,人与人之间便有如此忠贞、纯洁的爱情。正是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为之着迷。我似能看到君子思念淑女,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场景,我似能想象,君子与淑女大婚时,十里红妆的场景,我似能想象他们婚后琴瑟和鸣的场景。但我无法想象,究竟怎样的的女子才能得到这样的爱?诗中甚至没有一句描写她的外貌。
一份不掺杂任何目的的爱,是现代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有且仅有一个他∕她,在如今似乎很难遇到了。许多人趁着年轻谈了许多场恋爱,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可能是为了疯狂罢。
每次走在街上,看见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情侣我不会觉得羡慕。相反,我却十分羡慕一对满头银丝的夫妇。我想,能在对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起走到两鬓斑白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他们经历了一切考验,到最后,相依为伴。这样的一份细水长流的爱情,难道不比年轻时一场短暂的爱情更加动人心魄吗?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遇见一个如《关雎》里的君子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