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网 >地图 >心得体会 >

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

时间:2023-06-05 作者:工作汇报网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9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更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为了让自己的感受有很好的文字表达,一定要认真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看到自己的内心,拉近我们与内心深处那个自己的距离,如果你对“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要错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1)

北京时间20xx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半年“出差”,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他们走的是最亮的路,摘的是最亮的星。航天英雄们,你们奔赴星辰,满载而归,欢迎回家!

志存高远,汲取航天英雄“九天飞梦”的信念力量。每一位宇航员心中都怀有“追天揽月,牧星苍穹”的梦想,他们身着航天服,脚踏凌云志,奔赴宇宙星辰,开拓太空蛮荒。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将图纸画满戈壁,把青春献于星辰,用平凡之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航天梦。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指引着我们团结一心,奋勇向前。早在长征时期,共产党员萧华就曾振臂高呼:“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慎终如始的理想信念在耳边不断回荡,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始终保持“虽难以至、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交出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扎实作为,汲取航天英雄“十年磨剑”的奋进力量。“时间的标尺刻录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想。”183天的飞行任务,成功解锁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扎实的工作作风是他们完成航天任务的无穷力量。梦启九州,星河灿烂。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神舟飞天,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历代航天人以脚踏实地去触碰梦想,以马不停蹄去追逐梦想,数十年的“航天实干”筑牢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全党全国干事创业的时代洪流中,惟奋斗者英勇,惟实干者出彩。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汲取航天英雄身上的实干精神,勤奋扎实作为,在石上磨,在事上练,秉持“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的韧劲,在新征程中扎实作为,行而不辍。

乘风破浪,汲取航天英雄“一飞冲天”的拼搏力量。“诗意写苍穹,浪漫梦成真。”不同轨道,同一梦想,弹道有痕,进取无疆。中国航天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航天新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泱泱华夏文明写入九天星河,中国人逐梦航天的脚步从未停歇,敢于追梦,勤于圆梦,航天精神也在润物无声中代代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吃苦、战斗、攻关、奉献”是航天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伟大的航天精神,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以敢拼敢闯的精气神,勤学服务本领,夯实人民基业,保持航天英雄们这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神舟十三号的顺利返航,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彰显了中国的航天精神。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心怀“九天飞梦、一飞冲天”的信念,身怀“十年磨剑、扎实服务”的能力,在各自的实践工作中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2)

__年12月20日,中国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然而这一次不寻常的发射,只是中国航天“超级__”的一个小小注脚。__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达34次,有望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__年,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

这一年,中国航天“突破自我”!

新年伊始,嫦娥四号探测器便为中国航天献上“开门红”。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这一年,中国航天也“学会告别”!

在轨运行1036天的“天宫号”完成历史使命,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见证完成了多个“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特约报道”、第一堂“天地科普课”、中国首次“太空加油”、首次空间实验室与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

这一年,中国航天“朋友圈”持续扩大!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6颗卫星。“这一合作项目是“南南合作的成功样本”,具有未来眼光。”中国航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同行精诚合作、共享空间技术成果。

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近地到探月,一颗颗卫星翱翔九天,一项项纪录被成功打破,__年中国航天亮点颇多、精彩纷呈“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天宫”览胜…中国航天人正以勇于攻坚、守正创新的方式,在九天之上镌刻属于中国的独有印记。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同心追梦、努力奔跑,红领巾与未来相约,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必将在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奋斗中谱写新篇章,在星星火炬指导下,我们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我们将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奋勇向前,定能“乔风沐雨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让“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3)

今天,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很幸运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在看完航天员王亚平的采访后,我感触颇深,她不仅是为女儿摘星星的妈妈,还是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在她的采访中用轻松的语调谈起这180天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这成功背后她付出太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面对挑战,她“就是一个字,练”!日复一日大过载、重负荷、高强度训练,为了克服男航天员相比于女航天员臂力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费更多的努力。不仅是“男航天员坚持多久,她同样坚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规定课时外自己加练1小时。如今,这场完美的太空行走,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意义。

我很喜欢王亚平阿姨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微笑面目,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4)

翟志刚,男,汉族,籍贯黑龙江龙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中心飞行教员,安全飞行9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20xx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xx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20xx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xx年1月,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xx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王亚平,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567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xx年5月,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xx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xx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xx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

叶光富,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xx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作战训练股空战射击主任,安全飞行11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xx年5月,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xx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5)

通过张老爷爷的讲解,我们逐渐知道了当航天员必须通过的条件,比如身高、体重、身上有无伤疤……这些有一项过不了关,那就当不了,张爷爷说,他就当不了航天员,因为他第一项就没有通过。我们还知道在今天晚上将有飞船飞上天,去给天宫二号加油,送燃料,给航天员送食物,将要有三次对接,这就当做是练习。张爷爷还给我们讲了在xx年,我们中国就要在太工成立空间试验站,并且要探索火星。

张爷爷还给我们讲在地球与太空中的区别,还让我们看了视频。在地球中跳绳,我们都知道,跳得很费力气,但是在太空中,因为没有重力,所以只需轻轻一跳,就会飘在半空中,绳子只管转着圈甩就可以了,在地球上,一次只能一个双飞燕,但是在太空,跳一次几十个都没问题。我们还看了在太空中吃饭的视频,在美国的华侨在太空中吃罐头时,只需把罐头里的食物拨出来,让它在空中飘着,并用筷子把它推过来,在一张嘴,食物就进去了,喝水也一样,在太空中,水是不会撒的,它会变成水珠然后张嘴吞了它。

今天张爷爷的讲解令我很感动,因为张爷爷始终是站着给我们讲解的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一直站着,我很佩服。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6)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奔月”带回的月球特产,再到“天问一号”留下的中国脚印……中国航天事业“梦圆九天”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航天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广大年轻干部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争当乡村振兴“急先锋”,接力奋斗,砥砺前行,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结出香甜“硕果”。

以信仰为灯,找准“筑梦”主基地

家国情怀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从“东方红一号”问世到“北斗”造访苍穹,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国为重、家为轻,以科学为重、名利为轻,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投身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航天事业,用青春、智慧甚至生命不断实现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肩”到“领跑”的突破,在浩瀚星空中点亮一条条“中国轨迹”。广大驻村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主动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闪耀。

以奋斗为基,夯实“实干”发射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九天揽月、漫步星际、遨游太空……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背后是戈壁荒原上的默默坚守、是深山峡谷里的风餐露宿,它们无一不闪耀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基层一线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繁杂,驻村干部要做好吃得了苦、扛得住压的思想准备,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去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把村真正驻进群众“心坎”。

以探索为炬,点燃“创新”助推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神话故事里“嫦娥奔月”到文人骚客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特产……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梦圆九天”的逐梦路上,创新是化解危机、孕育新机的制胜法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一线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驻村干部一方面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精神,把政策学深吃透,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固定思维模式,善于结合乡情民意,坚持常创常新、敢闯敢试,在探索新办法中带领乡亲群众开创致富增收新局面,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7)

北京时间20xx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刷新了我国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最长时间,同时也预示着我国空间站任务开始进入轮值班制。

183天,除了刷新在轨时间外,神舟十三号返航也首次采用了快速回家模式,返回绕飞地球从18圈缩短至5圈,从脱离空间站到返回地面,总共使用了9个多小时,是神舟十二号的三分之一时间。“两个时长”、两个纪录,凝结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航天人的创新智慧和飞天梦想,体现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特别能吃苦精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航天事业是吃苦的事业,但航天人却甘愿吃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无论是夏日酷热难耐的茫茫荒漠还是冬日寒风凛冽的戈壁深处,无论是在“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在“魔鬼城”的罗布泊荒原,无论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还是神秘恐怖的“死亡山谷”,都印刻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足迹。深夜的研究室灯火通明,装配车间马达轰鸣……一代代航天人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技术限制,不分昼夜地超负荷工作,全天候不间断地反复实操训练,千锤百炼接受枯燥漫长的“天梯”训练,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怕吃苦、发愤图强,终于在河西走廊上建起能够担负载人航天任务的东风航天城,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聚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一线工作,把吃苦看成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克服困难,在艰苦奋斗中淬炼过硬本领,做新时代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吃苦人”。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特别能战斗精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载人航天事业是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从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到党中央正式决定上马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到神舟五号飞船实现浩瀚太空第一位中国访客,再到神舟十三号刷新在轨时间和快速“回家”……一次次堪称完美的表现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冲锋,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体现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特别能战斗,是我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有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主动到一线“吃劲”岗位上接受磨练,在饱经“风吹雨打”中壮筋骨、长才干,敢啃“坚硬骨头”、善接“烫手山芋”,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和战斗意志,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做新时代能打胜仗、善打胜仗、会打胜仗的“战斗者”。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敢上九天来揽月”的特别能攻关精神。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零起步,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协定》,从《考克斯报告》到“沃尔夫条款”……面对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对我国实行长期严密的技术封锁禁运,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接续奋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航天领域“卡脖子”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强国之路。此次神舟十三号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控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从18圈缩短至5圈,从原先耗时近1天的回家之旅如今缩短到9个小时……中国航天人一路接续攻关,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就。基层工作线多面广、纷繁复杂,乡村振兴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实事求是,勤于思索、勇于革新,面对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破除惯性思维、拓宽发展眼界,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本领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难题,保持“特别能攻关”的闯劲,攻克一个个“问题堡垒”,拿下一个个“前线阵地”,做新时代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攻关者”。

“两个时长”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特别能奉献精神。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有数百名官兵、职工和家属长眠于此,他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一辈子甘做幕后英雄,几十年默默奉献。有一位航天幕后英雄曾经这样深情地写道:“我们有幸成了人们的踩路石,不管春露秋霜,无论冬来夏往,石子铺就的小道或大道,任由人们踩踏。因为石子的承受,才有了人走的路,相伴着人生辉煌……”载人航天是航天人怀着“铺路石”的初心,用生命不断探索的神圣事业,一代代航天人不计得失、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无私坚守与飞天的辉煌一起,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壮丽的史诗。特别能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国人民可贵的品质。年轻干部要发扬“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甘作服务人民群众的“店小二”,甘当人民事业的“铺路石”,把个人成长融入奉献岗位、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做新时代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真情奉献的“奉献者”。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8)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回顾航天路程,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就惊鸿之笔,到“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玉兔”登月,“祝融”探火……美丽中国的航天传奇,需要我们发扬其精神,昂首阔步,再续辉煌的未来!

国无精神难富强,意志可助谱新章。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艰难,但中国航天人坚守载人航天精神,最终换来了遨游九天的累累硕果。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越过激流险滩,闯关夺隘。国有精神,方能富强!

生逢其时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吾辈应如航天人,立鸿鹄之志,执着奋斗,永不言弃。浩瀚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面向未来,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精神去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科技创新来助力,载梦火箭梦升空。吾辈应如航天人,笃学敏行,自强不息。空间领域是基本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的集中领域,体现航天人知识能力与技术,彰显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应当发扬航天人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沉淀阅历,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把“自强不息”刻在心上,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一路高歌奋进!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吾辈应如航天人,守赤子之心,甘于奉献,报效国家。“时代楷模”邓清明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号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备份的只是任务,要以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航天人当中,有多少默默无闻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奋斗者啊!让我们心怀奉献精神,将涓滴之力凝聚成磅礴力量,让世人见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鲁迅先生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应如航天人一样,以一往无前之态势,破万千磨难,赢辉煌盛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迈向太空的漫漫征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迎来国之盛世,必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奋斗吧,青春少年!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9)

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教室的电视机旁,我和同学们一起激动地观看这次太空授课直播,看见亚平老师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太奇妙,太漂亮了。在教室里,每当主讲航天员王亚平完成一个实验演示,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发出“哇”的惊喜声,并伴以热烈的掌声。

虽然在小学二年级在语文课本里,我读过一篇《到太空去》的课文,课文里也介绍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内容太过简单,不能满足我对太空的好奇心。今天的太空授课直播正是一个学习航天科学知识的好机会。我认真的听着讲课,在惊喜连绵中,让我进一步放飞科学梦想。

这次授课是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之后的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号是在前不久刚刚发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一页。二十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舱外活动,从单个飞船飞行到两飞行器对接组合飞行,从实验性飞行到应用性飞行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突破,都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无限美好的希望。而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了“应用性”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

虽然太空授课在美国早就已经开展了,但是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这次授课,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进科学的热情。

作为学生,我们要如何看待这次的“太空授课”呢?我认为,要立足于现在,也要展望未来。我们要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中,找到了需要借鉴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梦想的不易,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将进一步领悟它的真谛,转而为己用,去追逐未来,去实现梦想。梦想是生活的航标,我们在生活中追云逐月了好久,把美好与希望寄托给了梦想。要有梦想,要爱学习,要有毅力,要敢于拼搏。

云海中升起朝阳,恰似人生需要梦想点亮,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本文来源:http://www.gsi8.com/xindetihui/1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