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网 >地图 >汇报资料 >

唐玄奘观后感

唐玄奘观后感

时间:2023-05-04 作者:工作汇报网

唐玄奘观后感9篇。

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技巧,在这篇“唐玄奘观后感”中小编看到了很多有用的提示和建议,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唐玄奘观后感 篇1

4月29日商都观影团在《大唐玄奘》上映当天观看了本部影片,并参加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于《大唐玄奘》这部电影,观影团的小伙伴们还是给了很高的评价。

火舞黄沙的荒漠、树影斑驳的丘陵、草色青青的绿洲、满目疮痍的旧城……只一眼,就有踏上这丝绸之路的冲动!世界那么大,谁都想看看,可看过要怎样?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可什么又是修行!观《大唐玄奘》最深的感悟如结尾的字幕: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地面,但是声音可以传的很远很远……连绵不绝!

这部电影表现出来的意义很有震撼力,从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佛学历史人物玄奘为主角,描写一个人为有一种强大意志力的信仰,走出了去天竺国取经的万里路,在一路上受到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何况是一个人在面对一切挫折与困难,正是他有常人所没有的信仰与意志力,才能到达终点站。在纳兰菩提寺学业有成和游历了各地的寺庙,在回到大唐故土长安城下时,那一刻,玄奘的心痛了,他一走竟走了十九年,那一刹那,秒杀了我内心深处的懦弱和无知。影片剧情讲述了很真实,与西游记里面的片段表演的形式很不一样的,彻底給自己的心灵一次洗礼,值得你我他去观看。大唐玄奘这个影片拍摄的很真实,演员也很好,人物构造的很深刻,里边的风景也很美,文化贯穿的非常好,看的'出来为了拍摄这个片子,演员和导演花费了非常巨大的心思和功夫,玄奘始一而终,坚持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心中所需,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一种精神,良心之作。

唐玄奘观后感 篇2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赶上末班车,邀友人到电影院看大唐玄奘。

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死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终于到达了天竺,玄奘法师在这里渡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几年光阴——在那烂陀寺的佛教经论学习,成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游历印度各国,访师参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中,任人问难,无人能诘难,从而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成为归国前的谢幕演出。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学习与游历,不仅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佛学的发展。

可是再回头来看看电影的处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导演处理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如果表现法师努力钻研用了几组与僧人讨论的画面还算差强人意的话,对于访师参学这一部分,只想通过解释一个名词“刹那”就来阐述深邃的佛学,制作人也太小儿科了。另外,对于巅峰对决的曲女城佛式辩论,它之于法师与印度的深远影响,基于影片的基础,我想一个对佛学不了解的人大约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吧!

也许我的观点对于电影人而言会觉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坏也是不以我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的,票房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对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佛教徒而言,这部电影定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这一部分人群,还有多少人真得会为这部电影点赞呢?我只期待我们中国电影人有一天也能生产出一部有真正文化内涵,能反映中华佛学的好电影。

唐玄奘观后感 篇3

多年前,在百家讲坛看了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对玄奘这人物很是崇拜,当时就幻想着能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结果《大唐玄奘》上映了,而我当然是要去看的。

客观的说,这部电影没有拍出应有的高度,对于玄奘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佛学这样一个深奥的题材,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还有演员都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整个电影拍得太过表面化,太过肤浅!

首先,导演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个故事。从影片开始起,我就感觉导演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到底是重叙事,还是重意境?到底是要侧重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是着重于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这是必须要作出抉择的问题,但导演两边都不舍得,以至于两边都处理的很生硬。一会来段商业色彩的打戏,一会又突然切换到两个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一会冒出个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异族美女,一会又是玄奘与沙漠斗争的残酷……,各部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至于电影中人物形象很不完整,也没有明确的主题。

其次,编剧方面也不让人满意,我认为玄奘西行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对当时西域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结果这点在电影里几乎没有体现。

而最让我失望的地方是,整个片子“佛”味太淡了,每每涉及佛学理论的部分,都是浅浅带过,而史料中几场精彩的佛学辩论也都没有。我不得不问编剧一句,玄奘一心向往的“佛呢?

最后,晓明哥依然还是那个照片男神,表演没有层次啊,没有把玄奘这物塑造出来。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太仓促了。

唐玄奘观后感 篇4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赶上末班车,邀友人到电影院看大唐玄奘。

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 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死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唐玄奘观后感 篇5

“既已西来,誓不东去”——这是《大唐玄奘》中的一句台词。

没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没有会法术神通的三个徒弟,没有暧昧缠绵的儿女情长,没有想吃”唐僧肉”的百变妖精,甚至连一句接地气的现代台词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什么亮点和噱头都没有的电影,看得我和军师泪眼婆娑,感慨万千。

我不懂拍摄手法,我只知道从来没见过那么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独的行者和一串长长的脚印;我不懂经营,我只知道这样一部脱胎于史实经过多位佛门大德严格把关的电影,从拍摄伊始就注定了没笑点没噱头没多少人看,今天四个人包场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黄晓明真的在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揣摩、还原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丝,但在我看来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巅峰。

1300多年前,一个僧人,只身行走19年,途径110个国家,历经重重磨难,濒临次次死亡,只为到达佛教发源地取得真经,将佛陀的教育带回祖国,广播智慧,惠泽万世众生。这是怎样一颗至诚至真的慈悲之心?1300多年后,一个团队,历时1年,从策划到投资,从拍摄到发行,不顾得失,不计众苦,只为给世人呈现出一部有历史有生命有内涵有意义的'高质量影片。这又是怎样一颗纯粹真挚的慈悲之心?

在这个爱情偶像悬疑恐怖片深受欢迎的快速消费时代,我都能看出这种亲情友情爱情情情都没有的片是不会有市场和观众的,换言之是不会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难道出品人和公司看不出来吗?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去做去拍了,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慈悲度世的佛菩萨。

我知道,在这个欲望膨胀,诱惑繁多的时代,为了幸福的生活,大家平日里都很累,希望得空能看看轻松愉快的电影。但还是忍不住想推荐一下《大唐玄奘》,这部制作精良、用心呈现的优秀电影。山珍海味吃惯了,偶尔换个青菜豆腐,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美味体验呢!

“把有带去没有”这句台词很简单,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不主动进电影院的我,还是在军师的推荐下知道的这部冷门电影,现在我真心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用心真心尽心。

军师说,她以前看电影出来,心情都是特别“爽”,唯独这部电影给她的感觉是“平静和震撼”。希望有缘的朋友抽空也能走进电影院看看这不电影,让自己的心获得平静和喜乐。

唐玄奘观后感 篇6

星期天下午,我和妹妹,外爷,爸爸一起去济源看电影!到了电影院,我们决定选择看《大唐玄奘》这部电影,看完后感到十分震撼!【LIuxue86.cOm 出国留学网】

这部电影讲述了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远赴天竺(印度)求取佛法的传奇史诗。影片中,将玄奘从大唐至天竺艰难历程演的淋漓尽致!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玄奘从瓜州到伊吾的莫贺延碛,在这段路上,他几乎4、5天都没喝一口水。终于他倒在了沙漠上。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立下“不至天竺,终

不东归一步”的誓言。他牵着识途老马,找到了野马泉。玄奘在沙漠里时,自己的谁还不够喝,但他却将水喂给识途老马,看了之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我被玄奘善良真挚的心

给感动了。我想,天底下应该不会有几个像玄奘这样善良的人了!

历经四年,玄奘终于到了天竺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曲女城佛法讲座中,十八天内,无人能辨倒他,名扬全天竺,分别被当地大乘教徒誉为“大乘天”和小

乘教徒誉为“解脱天”。我对玄奘的学问而感到敬佩!

现在,电影里的图像还在我脑中盘旋着。在生活中,能有玄奘那样有学问的人很多,但有他那坚强不屈的人屈指可数。作为中学生,我就应该学习他那种坚毅的品质。我们新学道

三张名片中就有“坚毅”,所以我更要做到坚毅。大家和我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吧!

唐玄奘观后感 篇7

多年前,在百家讲坛看了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对玄奘这人物很是崇拜,当时就幻想着能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结果《大唐玄奘》上映了,我当然是要去看的。

客观的说,这部电影没有拍出应有的'高度,对于玄奘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佛学这样一个深奥的题材,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还有演员都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整个电影拍得太过表面化,太过肤浅!

首先,导演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个故事。从影片开始起,导演就一直处于纠结之中,重叙事,还是重意境?侧重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是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个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在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不可能承载太多东西,但导演两边都不舍得,以至于两边都处理的很生硬。一会来段充满商业色彩的打戏,一会又突然切换到两个人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一会冒出个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异族美女,一会又是玄奘与沙漠斗争的残酷……,各部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致人物形象很不完整,全篇没有明确的主题。

其次,编剧方面也不让人满意,我认为玄奘西行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对当时西域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结果这点在电影里几乎没有体现。

而最让我失望的地方是,整个片子“佛”味太淡了,每每涉及佛学理论的部分,都是浅浅带过,而史料中几场精彩的佛学辩论也都没有。我不得不问编剧一句,玄奘一心向往的“佛"呢?

最后,晓明哥依然还是那个照片男神,表演没有层次啊,没有把玄奘这物塑造出来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太仓促了,就好像当年的《白鹿原》电影一样。而这也让我更担心另部公认仓促的电影《三体》。

唐玄奘观后感 篇8

这是一段孤独的旅行,更是一场传奇的人生

这几年我对佛学兴趣渐浓,关注玄奘自在情理之中。去年我看过央视拍的12集大型纪录片《玄奘之路》很震撼的,近期听完了钱文忠教授讲的36集《玄奘西游记》。我了解到,作为一名高僧,玄奘不像大多数高僧那样平静,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值得反复学习和回味。听说电影《大唐玄奘》上映,心怀期待,便去看了。

成功之处有二:一是电影的配乐;二是风景画面壮阔唯美。仅凭这两点,这部电影值得收藏。

一部关于玄奘的电影仅取得上述成功,当然不算成功,具体说来如下:

一、编剧缺少重点,情节矛盾缺少力度。

以我现在对玄奘的了解,他一生“拍点”很多,如果表现他的一生,电视连续剧恐更为适合具体可参照钱文忠教授的讲座。如果拍成电影,需要精心选择玄奘人生经历中的动人情节。应该说,这部约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涵盖了玄奘的几个重要“节点”,内容足够全面,但感觉哪一段都没表现到位。我个人认为拍玄奘可以重点表现三个节点:第一,九死一生西行路重点表现野马泉死地而生,克服人与自然关系;第二,感动高昌王,克服人与人之间关系;第三,执意回国。主线是求取真经。比较可惜的是,如此宝贵的电影时间竟然加了个毫无意义的印度图书馆的开头和那位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少女,这两个情节实在是不可原谅的败笔。

二、黄帅哥的表演远未成熟。

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是黄晓明如何演绎玄奘这位旷世高僧。我的感受是黄仅仅表现了玄奘的“帅气”,而远未演绎出玄奘的内涵。黄还没有学会表达深邃复杂的心理活动。黄在表情、台词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他的台词风格更适合演现代剧。他的表情浮在脸上,怎么也不发自内心深处。上天给了黄无可挑剔的帅气外表,但没有给他太多表演才华,可惜,也可以理解。他还年轻!

三、配角几成道具。

这部电影更像一部有角色扮演的纪录片,配角的戏份设计的非常呆板,整个电影感觉就是玄奘一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戏剧的经典要求。没有好配角的电影也不可有好主角。

最后,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比较失败,没有塑造出丰满的玄奘形象,也没有从玄奘跌荡起伏的人生经历中导示佛理。当然,拍好玄奘很不容易。从表演角度,演员很难了解高僧的内心世界,对一千多年的高僧更是难以琢磨。虽然黄晓明没有演好,当下谁能演好呢?我期待有人重拍此片。

像玄奘这样的高僧,能演好他的人也许只有他自己。

唐玄奘观后感 篇9

前几日和琰琰去看奇幻森林时偶然看到电影城贴出了《大唐玄奘》的电影海报,心头为之一震……终于有人把玄奘拍成电影了!相较于西游记中那个家喻户晓的唐僧,玄奘其人其事的细节却不见得有多少人知晓,也许碍于宗教的神秘,也许碍于细细研读的耐心,但我有缘在高三时结识一个真实的玄奘,冥冥之中似是注定,玄奘对目标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我,心底里我也将这位千年前的苦行者奉为心中的偶像。

初闻玄奘真人真事拜央视《百家讲坛》所赐。高三的中午几乎都在奶奶家度过,那是在紧张中抽出一缕闲暇的时光。当时的百家讲坛正在播放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一段介绍使我兴趣大增,竞一集一集的追完了。看完之后偶在书店看到“玄奘西游记”书籍也有出版,便立即解囊。那时的长安城、碎叶城、边塞五烽燧、那烂陀寺这些熟悉的地名张口就开,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古印度地名也脱口而出,出于对玄奘这神秘旅途的喜爱。玄奘神秘的身世,偷渡出关的勇气,独自面对大漠的挣扎,西域遇险的心惊,佛国求法的刻苦,以及辩经会上的力压群雄……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太着迷了,《玄奘西游记》的印刷也不同于其他读物有着独特的墨香,它成了我每晚复习前驰骋思想的良刊。在玄奘西行路上还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唐朝边塞的守将被玄奘的决心打动,网开一面放行玄奘的豁然;野马泉识途老马驮载玄奘的万物有灵;玄奘一路上几个或有成绩或入世还俗的徒儿;西域城邦的领主、突厥部落的可汗、印度佛国的国王,他们尽管坐拥权利拥有巨大的财富,但面对玄奘,一个诚心诚意的求法者,一方面被他虔诚的信仰打动,更多的则是为他强大的人格所折服,鸠摩罗王、日逐王……如果没有玄奘的记录,这两位古印度帝王的故事又会缺失很多……

“路在脚下、勿忘初心”是这次观影后我最大的体会……别人好意的劝阻、自然环境的极端、高昌王盛情的挽留、佛国理想的氛围这些或美轮美奂或艰苦卓绝的情况都没有阻挡玄奘的初心,尽管也曾动摇过,但勿忘初心坚持自己最终也必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玄奘的努力下百部汉经翻译出炉在中国宗教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玄奘这样的无畏、坚持的精神不也是非常可贵的吗?

我有幸三临大雁塔,曾独自流连于玄奘翻译佛经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熙攘的人群取代了沙沙的笔声,但雨中的清净恢复了这里的清幽,一花一世界……雨中的我感悟到水正是佛家智慧的体现,雨也在玄奘最艰苦的沙漠之行中给他启智,延续生命,这一定就是佛对我的点化吧……大雁塔前广场上依然伫立着玄奘的雕塑,常有市民供养的鲜花在他的脚下。从正面看玄奘手持锡杖诵经念法,从侧面看大师脚步稳健心无旁骛,我在玄奘的雕像下伫立良久,每每见到依旧肃然起敬,给挚爱诉说着我与玄奘之间奇妙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gsi8.com/huibaoziliao/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