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网 >地图 >汇报资料 >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时间:2023-04-20 作者:工作汇报网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精选(6篇)。

人们对范文的需求越来越大,范文提供了一个写作的成熟模式,写范文是不是真的就很难呢?或许"读《包法利夫人》有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相信您能从本文找到帮助!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篇1】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存在着一种偏见:家庭主妇就该待在家好好带孩子,其他事都不要管。即使你要管,也只管与孩子和家里有关的就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婚前说好的:我只负责生,其他都不用管。很多家庭主妇都被丈夫婚前的甜言蜜语所蒙蔽,真的相信会有甩手掌柜这回事。婚后却各种鸡飞狗跳,啼笑皆非的原因把你从工作岗位拉下来,照顾家庭,照顾小孩,照顾老人。一瞬间成为保姆式的存在。从此家中地位骤降,话语权微乎其微,连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都比你更有话语权。你开始怀疑结婚是个错误,确实结婚是个错。长期重复繁琐的婚后生活甚至让你开始怀疑从前受过的教育是否都在骗人。

你开始怀念从前,渴望新的生活。但什么是新?从零重新开始,你觉得太难,现实也不允许;重拾爱好,似乎从前的爱好都被婚姻生活所重置,提不起劲;你看到电视剧中阔太太们的生活很是羡慕,于是开始无止境地购物,以为物质的富足足以弥补虚无的生活。渐渐发现现实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物质越丰厚,精神越空虚。你开始渴望有人能理解你,希望有精神上的沟通。你开始疯狂买入各类课程,以为买课就是丰富精神生活。经过不断折腾,钱和时间浪费了不少,什么也没收获,你再次怀疑婚后生活。你开始无解,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来取乐自己。你开始将精神的焦虑对准身边人,挑他们的刺,把不满都用谩骂的方式发泄到他们身上,而且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第一次看到艾玛,哭得稀里哗啦,有种被人揭穿的羞耻感。这个社会一直高唱着要保持自我,我们不过是为了坚守住曾经的那个“我”作出了种种尝试。艾玛的尝试确实极端了些,超出了平常人的承受范围。但那是艺术,正如电影所呈现的鸡毛蒜皮的日常一样。当一个女孩儿,一个还生活在幻觉中的女孩忽而变身为少妇,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丈夫的期许,完全没被实现。当生活的闭塞,又加剧了这样的状况后,试问还有哪个小女孩儿能不渴望有个“骑士”能为自己遮风挡雨。而显然这样的“骑士”没有出现,倒是本该以“白马王子”般出现的丈夫一直没能体会到艾玛的感受,一直误以为艾玛是跟他感同身受的。在婚姻生活中,这样的夫妻比比皆是,一直过着鸡同鸭讲的沟通生活。直到艾玛生起了病,丈夫仍旧不知她是为何生的病,还为她搬了家,以为只要换一种环境艾玛就会重生。少女的心,怎么会因为环境的更换而改变。

艾玛需要的远不止环境的转变,她需要的是心灵的契合。

谁不曾幻想过自己未来的丈夫以及婚后的生活,现实往往与想象大相径庭。艾玛就是这样的写照。在未结婚前,所有的少女的想象都或多或少来自曾受过的教育以及自身的眼界。但绝大多数的少女都会将婚后生活不自觉地美化,艾玛也一样,所以才会在婚后觉得生活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不是少女心爱变,而是这时的少女才发现现实可能与想象是有差别的。作文如果这时能清醒,能将生活的重心调整,那么生活会随着你的转变而转变。但身处的环境很重要,正如夏尔所认为的一样。但同样重要的是少女自身的想法,艾玛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她把过往的幻想当成了现实,而现实则被她所嫌弃并抛弃。所以遇到了她的“初恋”。一个同她一样对生活充满幻想的莱昂。在爱情中,灵魂的契合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他们的意识中是这样的。一个对自己的从前恋恋不忘,一个渴望新鲜刺激,两个鲜活的青春撞击。而正是因为青春的冲动,让他们什么都不怕,但也注定没有未来。这段无疾而终的青春之恋,在谁也还没有真正享受时就这样落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急速落幕,让艾玛更渴望爱情的滋润,她甚至认为这才是人生不仅为她后来会上当,甚至为她最后的飞蛾扑火埋下了伏笔。

艾玛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为她所谓的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今天的我们呢?我们还要重蹈艾玛的覆辙吗?你愿意为爱情付出些什么呢?青春期的少女总是冲动而多情的,她们从来都是带着热情飞扑向前,以为对方也是如自己一般享受。乏味的生活确实需要调味,但调味料一定要选好,不能是为了调味而调味,一锅美味可能就这样糟蹋只能倒掉了。

每个小女生对爱情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幻想,不切实际是必然的,但请务必记住艾玛,一个为爱葬身火海的无知女。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篇2】

爱玛是一个农夫的女儿,在修道院里接受过大家闺秀式的教育,在那里她学过刺绣,弹钢琴和屈从,但同时她也阅读了大量浪漫主义的小说。她深信自己得到了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因此选择了结婚。在查理・包法利医治好她的父亲之后,她便嫁给了他。爱玛别出心裁,想在半夜举行火炬婚礼,充分体现了她的浪漫情怀。然而爱玛“结婚以前,自以为就有了爱情,可是,婚后却不见爱情生出的幸福。”婚后不久,她便对这位乡村医生感到不满,后来越发怀疑自己弄错了。她是满怀憧憬嫁给包法利的,但是,包法利是个笨人,他的谈吐像人行道一样呆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寻常,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笑或者梦想。虽然丈夫确实深爱着她,但却不是爱玛所希望的那种爱。他表达爱的方式是实实在在的,他的爱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却缺乏激情和浪漫。

她讨厌平静的生活,转而追求自己希望的爱情,一种没有在现实中得到的爱情。她先后有两个情人,莱昂与鲁道夫。在永镇她与莱昂发生了一段爱情,但他很快去了巴黎。很快她发现自己的生活既单调又无趣。然后她遇到了鲁道夫,当地的一个乡绅,随后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此后,她在衣着,窗帘以及非常漂亮而毫无用处的装饰品上花费了很多钱。她厌倦了她那索然无趣的丈夫,继而打算与鲁道夫私奔到较远的某个地方。但是鲁道夫冷眼相待,抛弃了她。一怒之下,她大病一场。她身体康复之后又挥霍掉了她丈夫许多钱。之后去卢昂看戏,她邂逅了莱昂。莱昂变成了一名律师,爱玛又开始了和莱昂的幽会,过起了奢华的生活。她欠债越来越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小说中那种浪漫的贵族男女的情爱生活。最终债务紧逼,丈夫无能,情人无情地回避,她吞食了砒霜,痛苦地死在了在她丈夫而前。

爱玛是一位富于幻想、内心充满了浪漫与激情的女子。然而,她所处的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毫无男子气概的丈夫,一成不变的枯燥乏味的生活,这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感到烦躁、抑郁和痛苦。因此,她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了虚幻的想象上。

查理・包法利是一名乡村医生,前后有两位妻子,但无论是作为哪一任妻子的丈夫,查理在家中都是毫无地位可言的。他的丈夫角色形同虚设。

作为丈夫,查理在生活中,无论大小事,他都极力顺从爱玛的要求。为了爱玛的健康问题,举家迁居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在金钱方面,查理不仅从来没有对爱玛的奢侈消费有丝毫的不满与反对,反而竭尽全力地去满足她。然而,在精神层面,查理对妻子的心灵世界是一无所知的,更不用说满足妻子对浪漫爱情的需求了。所以,包法利医生和爱玛之间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一个是现实的另一个则是幻想的。

老包法利先生是查理的父亲,与查理的木钠、呆板不同,当过外科军医的老包法利先生在早年是个美男子,于是,漂亮的外表为他带来了六万法郎和一个女人任劳任怨的付出。

结婚后,老包法利先生理应在家庭中扮演好丈夫的角色,然而,他依靠妻子的财产生活,吃好、喝好、睡好,骑马游乐,将自己肩上作为丈夫和男人的责任交由妻子去承担。老包法利先生在家庭中的丈夫角色是名存实亡的。这样的老包法利先生,显然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

除了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老包法利先生也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他想要以斯巴达式的严格教育使孩子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或许,这个初衷是好的。可是,他忽略了孩子天生性情温和,并且,他的教育方式也是荒谬的。

另外,老包法利先生对孩子的文化教育问题漠不关心,任由孩子在村里游荡。直到孩子12岁时,在妻子的请求下,他才允许孩子开始读书。

总之,老包法利先生,是一位毫无意义的丈夫和父亲。不得不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儿子一一查理・包法利。

郝麦是药剂师,在医生查理到来后,表现得十分热情,主动向医生介绍了永镇的各种情况,包括该地区的常见病例、气候条件以及医生家的住房条件等等。

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里,郝麦就拉近了与医生一家的距离。一方面,这么做,可以向新来的人炫耀他的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另一方面,这充分地赢得了查理的感激之情,以确保今后自己被发现无证行医时,能够相安无事。

可以说郝麦是一位十足的“好好先生”,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他对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去巴结他们,满脸堆笑,又是鞠躬,又是敬礼,丝毫不敢怠慢。他非常渴望能得到当局的认可。

罗多尔夫是一位地主,这个男人与爱玛平庸无能的丈夫和羞涩懦弱的莱昂截然不同,他傲慢、自负、富有攻击性,是个风月老手。自第一次看到爱玛,他就想着如何把这个美貌的医生太太搞到手。在其处心积虑、欲擒故纵的勾引下,爱玛逐步陷入他的情网。而当情欲和对漂亮女人的征服欲得到满足之后,这个逢场作戏的浪子对爱玛失去了兴趣。终于,在爱玛怂恿他带她一起私奔时,罗多尔夫趁机与她彻底了断。

莱昂是一名实习生,后来成为书记员。这个俊美的金发青年爱上了爱玛。可此时的莱昂还只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小伙子,他虽然爱慕爱玛,可是道德的束缚和天性的纯真令他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一面心中苦恼,一面默默地关注着她。他看似言行脱俗,其实骨子里非常肤浅,很快就厌倦了没有结果的爱情和千篇 一律的生活,开始向往浮华的巴黎。不久,他便离开了荣维尔镇,远赴巴黎求学。

-------------------------------------------------------------------------------------------------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篇3】

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因为疾病或衰老或不可抗拒的外力致死,那是不值得讨论的。而爱玛的死并不属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凭借她的意志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为何她不能摆脱宿命的注定?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能从爱玛的遭际中感悟到什么?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应该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择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欢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待爱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但她的父亲—卢欧老爹并不糊涂,偶然的机会包法利给卢欧老爹治疗腿疾,老人家极力促成了这桩还算令他满意的婚姻。如果卢欧老爹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她,也许她不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卢欧老爹只能帮女儿选择适合的婚姻,却无法将选择的缘由让女儿明白。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现在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人,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爱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爱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合适。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面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爱情,可是应当从这种爱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一定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只有被骚扰的腻烦。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应该问问自己,结婚前考虑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奇怪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一定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一定关系,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面对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法有好多种。可以尝试着彼此多一点了解,尽管这种尝试对爱玛是不得已的痛苦,对包法利则是过分的折磨;退而求其次,他们还可以选择离婚,但爱玛并不具备自立能力,这显然不是她敢于尝试的解脱之路。两条路她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婚外恋。

在婚姻中玩火的女人不止她一个,还有俄国的优雅女人—安娜.卡列尼娜。她们之间有共同之处,都玩婚外恋,最后都选择了自杀。不同的是,爱玛是一个乡村医生的妻子,有一个爱她的本分的丈夫,她婚外热恋着他人,却先后两次遇人不淑被抛弃;安娜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的丈夫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她恋上的是一个很爱她的军官。对安娜的死,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人大胆追求真爱未成的遗憾。而对于爱玛的死,留下更多的则是人们对自己、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多了解真实的自己,避免误入伤人害己的感情漩涡中。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篇4】

你有看过名著包法利夫人吗?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著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一)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本来生活在修道院,憧憬着修女的生活,然而,在憧憬的同时,她又产生了一些不符合修女生活的想法。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平凡的医生包法利。新婚前,她憧憬的是浪漫的爱情与婚姻,然而现实让她失望,包法利没有情趣,只能算是个粗鲁的汉子,目光短浅,没多大的本事,就连医生的身份也名不副实,实在是个不可靠的人。一方面,爱玛憧憬着浪漫的爱情,另一方面,现实又和她的理想相差过大。在参加过公爵的舞会后,爱玛更加向往上层贵族的生活,对现实愈加不满。(WwW.J458.cOm 励志的句子)

对爱玛这个人,我是既可怜又痛恨。她爱慕虚荣,自认为长得不错,总是去追求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却看不清现实。她已经嫁为人妇,按理说应该一心一意,可她却对丈夫诸多不满,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初又要嫁给包法利呢?害人又害己!她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幻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爱情,这让她对现实充满了失望,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

但是,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包法利夫人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可厚非。就算是现在的女生,她们也都在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憧憬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并为之付诸实践。包法利夫人在那个时代,没有自己的工作,只能依靠男人,嫁个好男人,可以改变她的一生。然而,包法利确实不是个优秀的男人,学医也是马马虎虎,没治死病人就算好的了,而他拙劣的医术在后期也暴露无遗,将别人的瘸腿治得要截肢,这样的一个人确实让人没有安全感,这样一个丈夫与爱玛的期望实在是相差太多。

既然婚姻无法满足爱玛心里的渴望,爱玛开始幻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份浪漫的爱情,于是,她出轨了!偷情的刺激让她兴奋,她一如所有陷入热恋的女子一样,对情夫奉献出了一切。但是这段恋情很快结束,情夫不想和她继续下去,于是她病了,对什么都很懒散。爱玛对情夫真心实意,但是却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的确,她没有得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爱情,但是,她现在首先是一个母亲,却没有母亲的样子,就从这一点来看,我确实很瞧不起她。她的第一次出轨以失败告终,在她无精打采的时候,包法利以为她身体弱,有什么事都不会去烦她,还偏袒她,纵容她,一如既往地宠她,让我为这个男人辛酸,他哪里知道,他一心一意爱着的妻子是为了别的男人而寝食难安!这真是个巨大的讽刺!

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她简直更加可恨!她根本就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都是做母亲的人了,一点身为母亲的自觉都没有,把孩子扔给奶妈和女佣,自己却去谈情说爱。她大肆挥霍的时候,从来没有为这个家考虑过,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真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她从来没有长大过,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人,什么责任都不需要担负。没有人希望和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生活一辈子,人们需要的是共同承担,在生命的旅程中相互搀扶着走到终点!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都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而不是指望别人,自己却任意挥霍,就算是神仙也会厌烦!

我同情包法利先生,妻子死后,他不肯别人动妻子的遗物,不停地还妻子欠下的债,意志消沉,最后,得知了妻子出轨的真相,他痛苦地死去。一心一意对待的人却是这样对他的,任谁都受不了。的确,包法利先生是没多大出息,但是,他是爱着自己的妻子的,这一点就值得肯定。当我看到包法利夫人的孩子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时,我深深地痛恨包法利夫人,她活着的时候没有疼爱自己的孩子,死了却要把一切都带走,也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什么,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这样糟糕!

总之,对于包法利夫人,我痛恨大于同情,痛恨她不爱自己的丈夫,痛恨她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痛恨她在婚姻期间与别人偷情,痛恨她因为追求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毁了整个家!既然结婚了,就要对整个家庭负责,不可以再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固然她的遭遇有时代的错误,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错,她不是个伟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时代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名著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二)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生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感情。但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状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就应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理解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爱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取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爱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一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盼感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但她的父亲—卢欧老爹并不糊涂,偶然的机会包法利给卢欧老爹治疗腿疾,老人家极力促成了这桩还算令他满意的婚姻。如果卢欧老爹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她,也许她不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卢欧老爹只能帮女儿选取适合的婚姻,却无法将选取的缘由让女儿明白。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此刻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刻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生,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感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感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适宜。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应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感情,但是应当从这种感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必须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只有被骚扰的腻烦。

之因此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就应问问自己,结婚前思考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个性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必须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必须关联,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应对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法有好多种。能够尝试着彼此多一点了解,尽管这种尝试对爱玛是不得已的痛苦,对包法利则是过分的折磨;退而求其次,他们还能够选取离婚,但爱玛并不具备自立潜质,这显然不是她敢于尝试的解脱之路。两条路她都没有选取,而是选取了婚外恋。

在婚姻中玩火的女生不止她一个,还有俄国的优雅女生—安娜。卡列尼娜。她们之间有共同之处,都玩婚外恋,最后都选取了自杀。不一样的是,爱玛是一个乡村医生的妻子,有一个爱她的本分的丈夫,她婚外热恋着他人,却先后两次遇人不淑被抛弃;安娜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的丈夫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她恋上的是一个很爱她的军官。对安娜的死,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生大胆追求真爱未成的遗憾。而对于爱玛的死,留下更多的则是人们对自己、感情和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多了解真实的自己,避免误入伤人害己的感情漩涡中。

名著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三)

爱玛的人生中,最爱她的男人,除了她爹,就是夏尔了。但爱玛却不懂得珍惜这个在生活中处处包容她、满足她、爱她的男人,一次又一次的伤着夏尔的心。

爱玛先后爱上了莱昂和罗多尔夫,过程都很甜蜜浪漫,但他们对爱玛都是始乱终弃,没有一个愿意给爱玛一个家。爱玛只顾着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却始终看不见身边一直默默陪伴着她的丈夫。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就该及时止损。

但爱玛显然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她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对爱情的想象中,忽略了丈夫,也忽略了女儿,这些在她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人。

爱玛被罗多尔夫的甜言蜜语哄骗了身心;爱玛坐上了莱昂的马车,和莱昂在马车里做着不可描述的事;爱玛一次又一次沦陷在漂亮的包包首饰里,欠下了难以负担的高利贷,陷入了生活的沼泽。

所有自身负担不起的放纵,都会迎来生活最猛烈的打击报复。

爱玛被勒侯追债,被莱昂和罗多尔夫抛弃,被邻居熟人所鄙夷。唯独夏尔,依旧用着自身那份略显迟钝的爱情呵护着爱玛,时刻都在关心着她,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她。

夏尔虽然在生活中,显得很平庸无能,但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丈夫,好父亲。夏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给爱玛一个更好的人生。

和爱玛一起参加舞会、为了爱玛搬家到更大的地方、替爱玛还清债务.......爱玛身边的男人,只有夏尔是真正不计较得失的爱着她的,但她却不懂得珍惜。

如果爱玛改过自新,她依旧可以迎来闪闪发光的人生。

如果爱玛能够看清渣男的本质,回归生活本身,珍惜自己的丈夫和女儿,那么她的人生,也不会那么凄惨。如果她在发现爱错了人的时候,能够及时止损,该有多好。

名著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四)

小说讲述了一个不甘寂寞的已婚女性,寻找婚外情的刺激,最终被债务逼得自杀而死的故事。有评论说,包法利夫人由于受到了不适当的教育,一个富农的女儿进了城里的修道院,学习钢琴、绘画、诗歌(而不是农活),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城里的生活,让艾玛的脑子里幻想完美的爱情,忍受不了平庸的婚姻、平淡的生活,不顾实际地追求浪漫、刺激、奢华、带有激情的生活,最终酿成悲剧。实际上即使是婚外情,保鲜的时间也非常短暂,艾玛的第一个情夫很快就玩腻了她,在约好私奔的前一天写信背弃了她艾玛,这个打击差点让包法利夫人送命。与第二个情人的约会更加疯狂和奢侈,但很快双方都互相感到了厌倦,只不过都不愿提出来。艾玛忘记了自己的义务——作为妻子的义务和作为母亲的义务,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书中的丈夫包法利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妻子两次出轨,那么多明显的信号,他都发现不了,是不是太神经大条了?包法利因为爱自己的妻子,逐渐发展为盲目相信,甚至是可以讨好,生怕她生气、不高兴,为此还一度和自己的母亲决裂。他是一个平庸、懦弱的人,不解风情,从小读书就靠死记硬背过关,不懂得音乐和诗歌,事业上也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包法利夫人和药剂师郝麦的鼓动下,他本有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给旅店的伙计治疗先天性的跛足,手术却彻底失败,让艾玛对他失望透顶。在发现了妻子的情夫写给包法利夫人的信件后,他明白了所有的一切,作为任何一个有骨气、有血性的男人,面对这样的羞辱,都要发疯的。而这位包法利先生是怎么做的呢?妻子死后,他有一次见到艾玛的第一个情夫,没有愤怒,更多的是哀怨,“从情夫的脸上仿佛能看到妻子昔日的痕迹”,可笑、可叹。

这本小说出版后在发过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作者福楼拜一度被告上轻罪法庭,罪名是道德败坏,会教唆女人们学坏。这个故事也给所有的丈夫们提了个醒,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的失败不能全责怪某一方,另一方或多或少都有责任。要关心、关注你的妻子,要不然就会把她们推向不道德的婚外情。爱情是短暂的,这是自然规律无可改变。但这不是偷懒的借口,婚姻生活还是要用心去经营,作为丈夫,有义务时不时给妻子制造一些浪漫,时不时给她一些惊喜,给平淡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鲜的东西,而从让家庭更稳固,不要让自己的妻子成为包法利夫人。

作为父母也要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中国有个说法:“穷养儿子富养女”,对女儿的教育要给她最好的,让她有见识,免得长大之后受不了物质的诱惑和男人的甜言蜜语,上当受骗。但,有时候不合适的教育反而害了孩子,就如近年来,中国的家长流行把孩子送,但国外宽松的教育环境反而让孩子养成了非常多的不良习惯,“海归”后很难适应国内的生活和职场。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篇5】

包法利夫人无疑是个躁动的女子。她的欲望强烈,正如书中所说——她爱大海只爱大海的惊涛骇浪,爱新绿只爱新绿点缀在废墟之间。她的气质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艺术鉴赏型的,她寻求的是感情,而非景物。

很多人不明白,包法利夫人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丈夫老实善良,女儿健康可爱,生活并不窘迫,不用她撸起裤脚下地干活,不用她操心柴米油盐,那么她到底在“作”什么呢?

倘使包法利夫人稍微愚笨一点,相貌稍微丑陋一点,或许她就不会整出那么多幺蛾子,便同普通人一样,淹没在尘世中毫不起眼了。

她的美丽与寂寞无人能懂,所以她对镜自怜,抑郁不欢。她的灵魂澎湃着激情,生活却如死水一般,搅不起来波澜。

这是一种人生悲剧。

包法利夫人在怀孕的时候曾盼望要一个儿子,她觉得男孩是自由的,可以恣意放浪,周游世界。而女人呢,则经常受到束缚,缺乏活力。女人的意志,就像用细带子系在帽子上的面纱,风一吹就飘来摆去,时时都有欲望在引诱她,时时都有礼俗在限制她。

姥姥这位岁月美人,在即将步入七旬的时候突然抑郁起来。她要么独自坐在阳台上迎着温热的阳光一言不发。要么就是垂泪与我们抱怨她的生活有多么苦累,日子多么煎熬。

姥姥姥爷感情不好,姥爷年纪大了,脾气也有些怪,吃饭总是挑三拣四,只要不高兴就找茬,姥姥也是性情中人,听不得姥爷说她的不好,两个人免不了口舌之争。

争吵是烦恼的来源。

农村妇女一辈子埋头于家庭琐事之中,年纪大的,很多都没上过学,大字不识。眼下手机电脑普及,舅舅舅妈包括表弟都端着手机看电视刷新闻,姥姥几次三番与他们搭讪,他们也只是敷衍两句。

没人能了解姥姥的孤独。

那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蔓延出来的寂寞。

她睡得很早,天刚擦黑就躺在床上。我在一旁写字,总是到八点时她坐起来,眼直直地望着墙壁发呆,有时试图与我说两句话,我分不开神,她就叹一口气,躺下来依旧睁着眼。

当得知顺利入编事业单位的时候,姐姐连连做了几天噩梦。梦里都是对单位的恐惧,梦到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的工资,梦见单位的同事死气沉沉。

姐姐对朋友说她的精神压力,他只回姐姐一个“作”字,他说你都考上了,有一个离家近又稳定的工作,到底还在矫情什么?

在没有考入事业编的时候,姐姐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帆船,学历不高,时刻想扎根在一处,过上稳定的日子。可当姐姐得到这种稳定的时候,忧虑又时时向她袭来。

钱钟书的围城里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其实事事都是如此,因为不了解所以想接近,因为了解了所以厌倦。我们总是从一座围城出来,走进另一个围城里。

但有些人天生具备安稳的气质,他们的眼里容得下景物,可以独自品茗赏花,自有自己的乐趣。他们喜欢花大把的时间做早餐,绘画读书,而不寻求感情上的刺激。

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篇6】

有些人对时尚潮物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不论所处的地位或者是身份,包法利夫人人生中记忆最美好的部分只有一个舞,和子爵共舞成了她记忆中最难忘的一部分,我厌恶那样子的她,知足常乐,这话真的是有道理,女人终究离不开的是男人,她的父亲,她的丈夫,她的情人,一个给过她梦想和美丽童年,一个给她少女的悸动和可爱的女儿,一个给了她激情和疯狂。包法利夫人并不是不幸的,她一直以为她被爱包围的,虽然最后因为债务,她选择了吃砒霜结束自己多彩的生命,她的多彩其实是建立在惨白的现实之上的。

丈夫对包法利夫人最真诚最宠爱,可惜她不懂得珍惜,只一味的陶醉在她所构筑的虚幻上面,事情通常都是这样,太容易来的不理睬,人喜欢追逐,太轻易得到的,通常不会好好珍惜,快要失去时,才发现原来它竟是如此的值得拥有。

影片给我的惊喜并不多,我只是把它当成一部名著小说在看,可能文字和影像之间的差异肯定还是会有的,为了省点时间阅读,我选择了这种速成的方式,对小说的魅力没能有更深层的体会,这也未尝不是一个遗憾。

本文来源:http://www.gsi8.com/huibaoziliao/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