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网 >地图 >工作总结 >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时间:2023-12-15 作者:工作汇报网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与“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有关的资料供您了解参考,这个数字时代处理文档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的标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范文作为写作的参考。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范文的写作框架。你是不是在苦恼范文总是找不到内容写?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1

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四个XX”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着力为全市保增长、促转型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按照年初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部署,广大干警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争当全省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排头兵,有力有效地履行了司法行政各项职能。

(一)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全市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优化调解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调解方法,努力增强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能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社会矛盾纠纷30099次,受理矛盾纠纷47885件,调处矛盾纠纷47885件,调解率为100%。一是强化实战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国庆和十八大期间等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调处成功率明显增加,社会效果明显。在全市两级调处中心中组织开展了“争当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回头看”,有效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调解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了两级调处中心对受理、调处的矛盾纠纷网上录入工作,搭建市局调解信息化平台,深入检查指导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促进调解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调解工作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强化组织机制建设。着重从队伍建设、制度落实、运作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规范和完善两级调处中心建设。继续加强公调、诉调、检调、访调、援调、纪调等调解对接工作,组织开展医患、劳动争议、道交等专业调解调研和督查工作。积极协调成立XX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研究出台全市星级调委会创建指导意见,制订五星级调委会创建标准,组织开展星级调委会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对调解员年度工作考核,继续开展人民调解员证年度审验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891个,人民调解员12540人。紧紧围绕《人民调解法》宣讲和调解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典型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调解水平,全市共组织各类调解员培训班120多个,参训人员6000多人次。四是强化调解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老娘舅》电视调解栏目,组织“老娘舅”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调解能力,提升节目质量。在市律协的配合下,选拔了6名优秀律师担任栏目顾问,接受栏目和调解对象的法律咨询,为栏目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今年共播出调解案例250多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委常委、政法委陈金虎书记对栏目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全市法律服务工作始终着眼大局,改革创新,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围绕“项目推进年”活动,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行业的职能优势,积极主动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扎实推进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广泛开展“双千双万”(组织千名法律服务人员、千名人民调解员,开展助万企转型升级、促万户家庭和谐幸福的法律服务活动)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有针对性地打造法律服务“助万企转型升级”十项行动和法律服务“促万户家庭和谐幸福”十项举措。成立了XX市台商台胞投资和赴台投资企业法律服务团和XX市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组织开展法律服务集中大走访、企业经营风险法律提示、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和万家学法等活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活动中,全市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走访企业18179家,制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办法、措施1052条,办理涉及企业转型升级法律事务2520件,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71亿多元,组织开展法律巡讲1670场次,参与妥善处置群访、群诉、群体性案件238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6万余人次,在社区开办法律知识讲座3307场次,建立法律援助接待窗口517个,为法律服务对象减免费用涉及金额352万元。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法律服务业规范化建设。律师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律师管理内控机制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积极为优秀律师打造参政议政平台,推荐律师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完成了律师协会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了律师协会工会委员会。今年,全市执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7730家,办理刑诉案件2382件,代理民诉案件15404件,非诉案件4166件。公证工作方面:今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59245件。制定出台了六项工作制度,规范公证执业行为。全力推动公证信息网转入全省司法行政专网,实现所有公证事项的网上办理。成立了公证质量专业评定委员会,加强对公证书质量评定的行业执业指引。在“201*年至201*年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评比中,我市选送的案例分别入选“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和“201*年至201*年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提名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方面:深入开展“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所112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92名。担任法律顾问3136家,代理诉讼案件25200件,代理非诉讼案件75210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80件,提供法律咨询51043人次。

牵头组织筹建XX市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市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阳光下的服刑”为题,报道了宜兴市社区矫正工作。今年以来,全市社区服刑人员未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全市共刑释解教人员2641人,安置率和帮教率均达100%。一是规范执法程序,严格监督管理。深入学习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组织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学习培训,依法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交付、接收程序和基本监管要求,严格执行监管处罚、刑事处罚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认真做好适应前调查评估工作,采信率为97.14%。100%落实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犯风险评估和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移动定位监控。联合多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定期召开重点人员安全稳定形势分析会,十八大前后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重大恶性重新犯罪案件、进省进京上访等事件。实现衔接无缝化,全市刑释解教人员一般帮教对象接回率达到60%,重点帮教对象接回率达到100%。组织开展延伸帮教、服刑人员家属赴监所帮教、刑释解教人员参加慈善公益、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构建人性化帮教新模式。二是抓好教育帮扶,提高矫正效果。定期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专题教育,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法院庭审、进监参观等戒勉教育,不断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公益劳动、社区服务,逐步培养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再就业招聘会。今年全市共为“两类人员”提供就业培训471人次,建立起过渡性安置基地(实体)109个。协调政府和社会救助机构(组织)为430多名生活确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帮助。三是加强基础保障,提升中心建设。加强对各市(县)区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促使各单位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江阴今年建成了新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大部分单位已按省厅要求完成达标建设,宜兴的方圆帮教中心得到司法部和省司法厅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启用全省社区矫正专网,升级全国安置帮教软件系统,强化特殊人群管理的信息沟通和衔接工作,今年我市共收到全国监狱、看守所和劳教所录入的XX籍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4786条,核实4758条,核实率99.41%,位居全省前列;衔接信息3个工作日内向监所反馈率达到95%,重点人员达到100%。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3年,是“六五”普法广泛深入开展的推进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提升法治文化水平为引领,以服务中心、拓展平台、广泛开展主题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广泛开展。一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深入推进全民学法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率先发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依法信访”、“学法律、促和谐”、“四个全覆盖”等主题或专项宣传活动40余次,开展“法律六进”活动3000场次。制定出台《市“六五”普法考核验收办法》和各类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制度,并通过加强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普法活动,重点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和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和带动全社会各类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共开展领导干部公务员专题讲座、报告会、法律知识考试200余场次。开展青少年法制讲座、法治实践活动3200余次。开展农民、农民工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4100场次。二是创新形式,打造亮点,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先后建成了宜兴市青少年法治文化乐园等一批服务性、功能性、展示性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品牌建设的意见》,力争三年实现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品牌“十、百、千”的目标(即全市建成10个国家级或省级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品牌项目,100个市级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品牌项目,1000个市(县)区和市级条线级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品牌项目)。目前,全市建成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30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社区、展馆300多个,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法治文化阵地,在省首届法治文化示范点评选中,江阴市法治文化研发推广中心、滨湖区法制宣传教育展示中心、新区新安法治文化广场被评为省首批法治文化示范点。三是普治并举,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通过抓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通过抓考评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创建质量,通过抓典型,进一步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水平,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全市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为法治XX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市1470个村中,有5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75个村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含今年上报第八批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数),占全市村的21%。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抓好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和司法考试等服务民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了新作为。一是着力推进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107件,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3人次,“12348”专线共接听来电6378人次,为网民解答咨询73人次。在全市部署开展“法律援助示范(合格)工作站、联系点”创建活动,完成了30%的示范(合格)窗口,全市有10%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达到示范标准。以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为契机,积极开展被列入全市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八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进学校、进养老院、进军营、进监所),实现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90%以上,法律援助立案量每万人十件为目标。积极与各级媒体、部门合作,创新法律援助宣传方式,通过向手机用户发送法律援助宣传短信和发行法律援助宣传邮政明信片,极大扩大了法律援助社会知晓度。我市两个案例分别入选“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和“省法律援助十大好案例”,《律师为46名工人讨回百万血汗钱》等法援案例被《法制日报》、新华网、《XX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工会法律援助机构与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为全市工会法律援助机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二是着力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全市各司法鉴定机构共受理案件9002件,鉴定结论采信率达到99.8%。以“司法鉴定规范质量推进年”活动为契机,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执业,现我市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达标率已达100%。联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了司法鉴定资质认定监督评审工作,在省内领先完成了资质认定监督评审。严把执业准入关,吸收了一批履责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社会信誉好的年轻人进入司法鉴定行业,提升了司法鉴定队伍素质。三是扎实做好司法考试组织实施工作。圆满完成了今年司法考试各项组织实施工作,确保考试全过程“零差错”。今年我市除在市区集中发证之外,在江阴市司法局、宜兴市司法局专门设点颁发证书并办理备案登记,方便申请人就近领证,多途径服务考生。建成并试运行XX国家司法考试网,积极将其打造成为服务考生又一重要平台。

围绕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夯实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一方面,深入推进司法所全面建设。扎实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活动,共推荐19个司法所参加市三星级以上司法所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积极开展“庭所共建”活动,搭建共建工作平台,实现人民法庭和司法所全方位对接。聘请明星调解员柏万青、市委讲师团知名专家学者及市维稳办相关领导为全市82个司法所长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了全市司法所长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劳教所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市劳教所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意识,连续八年实现了“六无”安全年。不断提高安防一体化建设,目前在建融应急指挥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数字化的现代化监控中心,实现场所监控探头全覆盖。以百日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和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为契机,全力深入排查整治场所安全隐患,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探索心理矫治新模式,有效提高了教育矫治质量。

今年以来,我们以大力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提升司法行政干警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全面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坚持干警理论武装制度化。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干部队伍为基础,我们在完善理论武装的制度、拓展理论武装的内容、延伸理论武装的阵地上下功夫,多载体、多形式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干部队伍素质。二是坚持干警素质培训常态化。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民主评议站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解三促和大接访”等系列活动和干部的“3+2”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我们组织进行了基层司法所长、初任律师培训、新任党支部书记培训等。三是坚持干警教育平台多样化。今年我们以“三解三促”和大接访活动的开展为教育培训干部的有效平台,增强干警的事业心责任感,增强干警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我们选派35名副科级以上的干部下到基层一线司法所,与基层的同志一同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我们还选派了4名年轻干部到基层社区街道挂职锻炼。我们借助社会资源搭建教育平台。在组织开展专项教育的基础上,严格落实了XX市纪委要求的科以上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了干部任前的谈话制度,签订了《廉政责任状》等,使全体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四是坚持推树典型榜样化。今年以来我们注重典型培养,通过典型引领,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身边的人,我们选树了受到省委组织部表彰的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劳教所三大队教导员刘定虎同志和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六家先进先进集体和三名先进个人。这些典型的树立,进一步在系统内形成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政治引领、必须坚持服务大局、必须坚持率先发展、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必须坚持夯实基础、必须坚持建好队伍。

在推进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发挥。一是干警的能力素质有待提升。二是法律服务人员的诚信意识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三是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四是基层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四个**”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四个XX”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大局,遵循服务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务实发展的原则,强力履行职能,扎实做好矛盾化解、特殊人群管理、法律服务、普法教育、服务民生、基层基础建设、队伍建设等七项重点工作,奋力争当全省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排头兵,为推进“四个XX”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司法行政事业率先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要立足本职工作实际,对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学深学透,切实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强学习的组织领导,确保把十八大精神传达到基层,传达到每个单位、每个党员干部职工和每个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全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是要联系实际,真正贯穿日常工作的始终。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坚持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法律支撑。要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三是要振奋精神,广泛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要注重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司法行政人的聪明才智;要注重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内在动力,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注重把握工作规律和方法,不断探求开创新局面的有效路径。要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要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执法、管理、服务、保障等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着眼于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围绕推进“四个XX”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独特职能作用。

一是要在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独特职能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变革加剧,消费、医疗、劳动关系、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极有可能大量增加。与此同时,社会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在社会管理中负有重要职能,比如,如何发挥好法制宣传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完善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如何减少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我们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主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切实消除矛盾纠纷的排查盲点,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认真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帮扶,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和有效安置政策,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有效消除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二是要在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中发挥独特的职能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司法行政正处于一个新的上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民调解法》已全面部署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对社区矫正制度和法律地位予以确定等等。可以说,司法行政已经历一个职能不断拓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审视司法行政工作在推进法治化、服务现代化中的重要任务。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加强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完善,努力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在创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环境中发挥独特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市已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法律服务需求将出现总量增多,层次提高、复杂程度加大的态势。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的专业优势,积极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法律咨询;要组织各类服务团,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专项法律服务;要组织办理经济和金融领域犯罪案件,积极参与专项治理活动,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要紧紧围绕促进民生工作开展法律服务,大力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活动,努力为更多的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

(三)高点定位、咬定目标,着力打造司法行政争当全省全国排头兵的“六大品牌”

一是打造人民调解(大调解)工作品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四个XX”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两级调处中心建设。推动大调解中心实体化建设,把两级调处中心建成融社情民意分析研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调解工作协调管理于一体的实战平台。要大力加强对接调解工作室和专业调解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各类专业调解工作联动机制建设,力争年内成立市级医患纠纷调处领导机构和调处中心,并投入实战运行。要继续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好基层星级调解委员会创建工作,促进基层调解组织水平的提升。

二是打造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品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细则,进一步规范刑罚执行的实体和程序。继续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定期排查分析制度,扩大移动定位覆盖率,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掌握重点人员和重要环节情况,切实将影响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认真抓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建设,提高安置帮教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组织对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逐步推动对一般刑释解教人员的接回率稳步提高。扎实推进市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建成集监督管理、矫正教育和帮扶服务于一体的XX市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机构队伍建设,推动在市、县两级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积极创造条件壮大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专职工作者队伍。

三是打造法律服务工作品牌。认真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广泛开展法律服务专项活动,进一步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组织全市律师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明确每月18日为律师进村(社区)日,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更好地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首批“5A”级律师事务所评选工作,选树出一批基础条件完备、人员素质过硬、业务管理规范、服务水平优质的律师事务所。切实加强公证服务新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公证服务范围。继续开展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着手建立“XX市基层法律服务网站”,按照基层法律服务五年规划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是打造普法教育工作品牌。坚持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指引,以“六五”普法中期考核为契机,以争当全国全省排头兵为目标,以提升法治文化为引领,以打造品牌亮点为支撑,以抓重点(工作)项目落实为突破,全面推进全市“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努力提高全市“六五”普法工作成效。

五是打造保障民生工作品牌。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要求,结合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实际,以构建完善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为抓手,深入推进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站、点规范化建设,形成工作职责明晰、服务内容规范、人员分工到位、管理制度健全的规范化法律援助网络;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案件质量评估程序;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联系,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制度,确保法律援助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能够顺利介入;加强法律援助宣传,让更多的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援助服务。要深化司法鉴定以行政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社会监督介入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适时成立XX市司法鉴定人协会,组织开展全市优秀司法鉴定所、优秀司法鉴定人评比活动。

六是打造司法行政文化品牌。司法行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司法行政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要求,忠实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深化司法行政价值体系大讨论成果。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和文化建设规律,突出服务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等三个重点,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五型”司法行政机关为载体,全面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司法行政文化品牌。

司法行政队伍综合素质决定了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进步的速度,服务群众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全面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实现新一轮“争当全省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排头兵”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坚定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因此,抓好党建工作是当前各级党委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的党建工作,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党建工作水平。要继续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照“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之举,重视法律服务行业的党建工作,做到法律服务队伍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发展到哪里、支部建设到哪里。要通过抓党建工作,促进司法行政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的跨越发展。

二是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为司法行政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要下大力抓好干部的能力建设,要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并对照《201*-201*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要求,科学系统地制定全市司法行政干警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进一步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要将整体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益;尤其是要加强对司法行政科学发展中急需紧缺知识的培训,使干警学了就能用、学了就能干、学了就有效、干了就见效;通过教育培训,使司法行政队伍人员素质显着提高、知识结构显着改善、专业性人才显着增加,人才规模显着加大、人才效能显着体现。要积极有序地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坚持以德为先、量才使用、群众公认、注重实绩,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受重用,让创新敢干、埋头苦干、老实肯干的不吃亏,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司法行政队伍的建设。

三是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司法行政工作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我们要始终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要按照“必要、管用”的要求,不断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积极摸索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性。全面落实内控机制运行监控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传媒的信息优势,开展分类分级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覆盖面,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性。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加强对关键岗位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坚持完善“两推一述”办法,注重从能力水平、工作业绩、群众公认等方面综合考评,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试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把从严管理贯穿于干部工作全过程。

四是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形象。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促进政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坚决制止少数干部中存在的庸俗作风。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必须在“树正气”上下功夫,培养高尚情趣,坚决抵制和摒弃庸俗作风。要在推进作风建设日常化、常态化、制度化上下功夫,用制度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解三促”和大接访活动,切实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抓巩固提高、抓深化拓展、抓长效机制,重点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坚决克服作风漂浮、表面文章、官僚主义等问题,以好的作风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新时期司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2

2、党风廉政建设结硕果。我司一直以来注重良好党风政风的建设工作,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倡导建立民主、团结、积极、向上的领导班子队伍,在工作中实行亲属回避制度,个人使用车辆主动向财务上缴费用,公务招待实行“先审批、后登记、再执行”的管理制度,保证有详细的廉政台帐。

3、稳定职工队伍。201x年,公司施行了新的薪酬制度,在基层公司中造成了一定的人心动荡,我司经理室成员从大局出发,找员工逐个谈心,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为公司的业务平稳、发展平稳创造了条件。

4、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年初,我司再次获得了江苏省诚信单位、**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为了保持荣誉,我司继续深入开展软环境行风建设,在电视台、电台进行了公开承诺讲话,《**资讯》刊登了承诺内容,并适时召开了软环境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注重宣传工作,我们在《广播电视报**专刊》上开辟了“走进**人保财险”系列专栏,并在车站候车大厅不间断的投放流动字幕广告,《以诚信拓宽企业发展路》等通讯被《**日报》采用,《**支公司抓住车辆年审时机宣传车险新费率》等新闻在省公司内部网上交流。

1、公司疲于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对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有所放松。

2、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有的同志出现畏难情绪,少部分员工有思想惰性,缺乏市场发展前瞻性,主动出击少,被动挨打的多。造成了少部分业务的流失。

随着市场变化和竞争的激烈,就**而言,要牢牢地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必须加强争夺市场的力度和加快抢占市场的速度。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适应股份制改革后新的管理模式和展业模式,继续加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教育,加强并运用数据管理,引入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做大和做强的关系,加强整体公关力度,注重业务承保质量,以最快速度和最优的质量挑选并占领市场。

三是继续加强与公安、交警、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协助,努力提高五小车辆、学平险、校园方责任险、医疗责任险的承保率。

四是强化理赔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现场查勘率,采取人性化服务,区别对待,加快理赔速度,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外部展业环境。

五是针对竞争,密切注意同行业发展举措,加大公关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参与竞争,巩固原有险种的市场份额,积极拓展新业务、新保源。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3

(三)、加强劳模管理服务,完善劳模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我市劳模管理服务工作连续两年被赣州市评为先进单位,为保持我市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先地位,真正使劳模品牌闪亮起来,今年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劳模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上有了更深的内涵。

一是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劳模基本情况。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劳模的工作、生活状况都在发生变化,为及时掌握全市劳模的全部情况,今年,我们又开展了一次全市劳模、先进工作者的生活状况调查,建立健全了全国、省、赣州市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电子档案。掌握了全市困难劳模的基本情况。

二是用心为今年劳模评选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劳模评选是个牵涉面广、敏感性大。责任心强的工作。市总工会不负众望,总是用心在做好评模前的基础性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第一手资料。今年4月份,我们在做好全国劳模的评选和推荐工作的同时,还对今年我市推荐江西省、赣州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调查摸底。

三是实事求是,对特殊困难劳模进行摸底调查。对“因病、因灾、因子女教育和单亲困难”四类原因造成困难的劳模的情况逐人进行登记,建立电子档案,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及跟踪服务工作,随时了解和掌握劳模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做好电子档案的日常维护和资料更新工作。

四是广泛宣传,在全市掀起向劳模学习的良好风气。为了使劳模的崇高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我会始终把学习和宣传劳模的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年我会以“全国劳模评选活动”为契机,利用电视台、报社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劳模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了劳模品牌效应。同时在五一劳动节时,拉横幅、贴标语等形式宣传劳模精神和品格,掀起了学习劳模精神的热潮。

(四)加强了工会自身建设,完善了工会组织体系。

1、召开了市工会二届四次委员(扩大)会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的领导,鉴于我市工会二届委员会委员、常委人事变动,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同意,召开了瑞金市总工会二届四次委员(扩大)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副市长邱俭云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家柏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表彰了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泽覃乡工会工作委员会等10个单位被评为全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农业系统工会主席邱昌林等10位同志被评为全市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同时,会议还替补了市工会二届委员、常委。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使全市基层工会对今后工会工作有了更加积极态度和热情,为今后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2、制定了机关工会工作考评方案。为了顺利完成赣州市总工会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具体工作量化到个人,做到“千斤担子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力争各项工作进入省市先进行列,树立工会新形象。年终,市总工会将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评比评优。通过这一考评方案的实施,为我会工作增添了更多活力和激情,工会干部的争先创优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3、实施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方案。为提高我会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机关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决定在机关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设定在每周五下午组织全体机关人员进行学习,并且每人每月必须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会全体干部工作水平、思想觉悟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4、努力搞好“三个场所”建设,为工会工作更好的服务职工奠定基础。工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集工会活动、办事、办公场所于一体,占地11.5亩,总建筑面积10143.18㎡,总投资1700万元左右。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生产,我们专门指派了责任心强的一名领导和一名干部与日常工作脱钩,专抓此项工作。使工程的施工始终处于监控之下进行,保证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现在大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力争在农历年底前竣工。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4

今年我司在抓好效益型险种业务的同时,认真梳理“垃圾”业务,对往年赔付率高于100%的劣势险种坚决予以放弃,对赔付率较高但仍存在一点利润空间的险种选择性承保。去年我司农险、养殖业保险赔付率高达1*%,我司从大局出发,坚决的暂停该险种的发展。企业一揽子保险存在保险费低,保障范围大、保险金额高的经营风险,特别是遇到洪涝灾害、被盗的事件,往往造成较高的赔付率,我公司从效益出发,对该险种的承保范围、承保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在注重各险种效益发展的同时,我们改变以往的经营套路,***厂车险业务属于我司续保业务,续保时间为9月份,但今年多家保险公司对此业务虎视眈眈,介入竞争,企图分羹,为保证万无一失,我司果断提前续保,使其他保险公司措手不及,稳固了业务的发展。**纸业有限公司保险业务一直以来是我司囊中之物,续保是在11月份,公司经理室知道一旦提前续保,当年不仅会损失几万元保险费,也加大了下半年的业务压力,但为了弥补上半年因丢弃“垃圾”险种而带来的业务缺口,更好的调整序时业务结构,更多的实现已赚净保费,决定提前续保了该企业保险业务。我司这些工作是适应股份制改革后经营工作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做出的大胆尝试,也是转变思想的实验性思路。

正是由于我司员工勇于承担重任,善于开动脑筋,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因而,在强大的外部竞争中,我司上半年不仅没有丢失任何阵地,巩固了我司财险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还实现了新增业务的突破。

三、以新的考核办法指导工作,规范经营,提升管理水平,突出业务重点

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是不争的事实,加之上市后面对的新形势、新体制、新模式、新战略,必然要求我们在公司管理上全面提升水平,如何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独领风骚,从而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前进。我司除了继续巩固和采用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外,并逐步建立起全县企业信息网络,加强与保户的接触和沟通,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上半年我们按照上级公司有关规定引进和采用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在日常管理中能够认真严格的按照上级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单证管理规定》和承保相关规定,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正是由于他们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得我司在上级公司组织的业务台帐专项检查、单证管理验收、单证装订、应收保费管理等多项检查中得到了市公司的好评。

今年,公司经理室在下达全年任务计划时,遵循总公司突出效益第一、长期盈利能力评价的经营绩效考核原则,努力施行从规模型发展向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加大了对赔付率和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坚持走低成本发展路子,把赔付率考核与承保质量挂钩,彻底打破“只重保费、不重质量”的老套思想,实行新的考核机制,拿出个人工资的一半作为此项考核的浮动工资,做到有奖有罚,从而很好的树立了全员注重经营效益的观念,确保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司一直以来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做到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交流。我们坚持中心组牵头下的党组织日常学习,今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两个条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端正和提高了领导班子思想和认识,增强了政治敏锐性。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5

一是做好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公司经理室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突出汇报我司是如何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是如何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开展工作的,我司积极参与了全民创业调研活动,与县领导一道走访个体、私营经济企业,不仅使县委、县政府对我司热心参与地方政府工作表示满意,还对我司正确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向中小企业提供保险保障,主动服务于他们,给予肯定。真实的让县委、县政府感到人保财险公司是真心为地方政府服务的,是值得扶持、信赖和帮助的,从而对我司工作给予了很大地倾斜。

二是深入老客户企业,在客户企业中聘请信息员、联络员,并从其他保险企业抢挖业务尖子加盟我司,赢得“回流”业务,使其他保险公司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是服务更加人性化、亲密化,公司经理室成员年初就对县属各大系统骨干企业实行划块包干,进行了多次回访,请他们对我司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公司领导主动登门是人保财险的优质服务的充分体现,使客户对我司更加信任。

四是要求所有中层干部走出办公室,对所有中小企业必须亲自上门拜访,对所有新保客户必须当面解释条款并承诺服务项目,与企业进行不断的联络,实行零距离接触,只要客户需要必须随叫随到,提供各方面服务。

五是按照向社会服务承诺和行业禁令,严格内部管控,以理赔和承保两大服务部门为切入口,全面提高公司整体服务水平。

根据**当前阶段的保源情况,年初,经理室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确定今年把摩托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学生以及人身意外险作为今年零散性险种突击,首先与交警、城市执法部门联系,请他们帮我们代理摩托车保险业务;同时与县教委取得联系,班子成员多次与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教委主任协调,最终取得他们的信任,才使我们的学平险业务有所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上级公司有关竞赛要求,积极配合开展了首季度“岁岁如意”贺岁保险、“幸福家庭”、“合家欢乐”等劳动竞赛活动,并自行组织了摩托车、责任险、意外险等突击活动,从而营造了一种健康活泼、你追我赶、团结奋进的业务发展氛围。特别是在年末开展的“幸福家庭”突击中,我公司顶住家财险滑坡和年末保源少的劣势情况,合理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自加压力,跑企事业单位,跑个人家庭,一笔笔、一份份,最终以140%的好成绩超额完成市公司下达的任务。

6、狠抓理赔和防灾防损质量的提高。

公司从狠抓第一现场的查勘率入手,坚持实事求是、“迅速、及时、准确、合理”的原则。只要接到报案,无论事故大小,无论白天黑夜,始终坚持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格按照快速赔付流程,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一是坚持双人查勘,双人定损,交叉做案,限时赔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参与“三个中心”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对理赔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一经查实,轻者批评教育,重者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四是积极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在分管领导的负责下,防理部门主动与各业务部门联系,及时拟订了重大客户防灾防损工作预案、夏季防汛安全检查办法、冬季防火防爆安全检查办法,始终做到提前把握,提前介入,积极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我们先后到有安全隐患的**纸业、**药业、**公司等重点客户单位帮助整改隐患,制订防灾预案,深受客户的好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6

二是加大落实力度,严格管理监控。我们运用制度指导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公司领导每季度巡视检查一次,要求项目总监每月5日前,对本月工作向公司书面汇报一次。项目监理立足现场发现问题,立足现场解决问题,实现安排、实施、检查、整改的封闭循环,使施工监理现场处于全面可控状态。

安全生产是监理工作的核心工作,我们对此非常重视。为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源头,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多专业、多隧洞、多基坑作业的特点,制定了《监理人员三级安全监控模式》,《安全应急准备及应急响应预案》等措施,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置来安排和布置。在布置施工监理任务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让监理人员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了“千事万事,安全生产是大事”。

为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公司对以来制订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完善补充。新增了项目监理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监理部工作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等。修改了人员聘用制度、车辆管理等制度。用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行为,操作程序进一步严格,票据使用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进一步健全,费用开支得到进一步控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6、实行民主决策,总经理办公会工作全面落实。

20xx年以来,对涉及公司投标活动、总监任命、人员培训、重大财务支出等事项共召开了5次总经理办公会议,形成了各项决议,每项会议的议题、议程、决议的形成,均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要求进行,各项决议均得到全面落实,公司班子成员和技术骨干为公司的每次决策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良好运作付出辛苦的劳动。

7、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提升公司整体素质。

公司严格按照局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公司作风建设活动,共召开动员会两次,集中学习4次,还针对公司职工分散在各项目上的实际情况,在公司网站上开辟“作风建设年活动专栏”,全面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活跃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在严守劳动纪律、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工作业绩和落实制度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提升了公司整体素质。

8、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推进了公司改制工作。

按照局党委和局属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公司通过思想动员、方案制定、双向选择等步骤,于10月xx日顺利完成改制工作。

1、监理公司的发展一靠项目,二靠队伍。由于目前承揽到的项目比较多。监理人员暂时性短缺是公司目前无法解决的困难,处理不好会给公司今后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严重的话会丢掉市场。

2、监理工作实行总监负责制和质量终身制,在项目上担任过总监、监理工程师的人员回到管理局基层处工作以后,当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整理,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等,需他们到现场处理时,公司无法协调。

,我们将认真落实局党委、管理局各项决议,按照局党委“带好队伍、搞好经营、确保安全”的总体要求,结合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公司员工在市场竞争中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落实措施,扎实有效地抓好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业务拓展等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监理公司的实力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素质和人才的数量上,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财富。公司要以改制、规范为契机,通过内请外聘,建立以现有人员为骨架,以返聘离退休人员和聘用社会人员为中坚力量,以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为基础的多元化用人机制。

为加强对项目的有效管理,公司要成立由片区及总监负责制的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在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我们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监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二是监理部全体人员的团结协作氛围;三是监理信息的传递和责任的追溯;四是加强巡视,做好预控。通过强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监理工作水平。

在多年监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不断深化管理机制和加强管理创新,是加速监理公司更快发展的必备基础。今年,局党委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对人员进行了缩编。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内外管理市场化,使公司走上管理科学、健康有序、持续高效的发展之路。

总之,做好今后的工作,困难重重,任务艰巨。因此,我们要始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处室的支持配合下,认清发展形势,把握机遇,找准发展重点,使公司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健康道路。为引大的多种经营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7

20xx年,我市对外经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广大外经贸企业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中心任务,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拓展外贸市场、抓好外资工作、加强外经合作、推动开发区提升发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建设外经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联动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有效的进展,实现了全市开放型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

20xx年,我市进出口总额达608.13亿美元,其中出口386.51亿美元,进口221.62亿美元,进出口和出口比上年分别下降xx.4%和16.6%,进口比上年增长3%。合同使用外资34.2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2.0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7%和13.1%。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达8.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境外中方投资额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1%。服务外包业务总额为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4.7%;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为1.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4%。

(一)加强组织发动,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外经贸企业积极应对,通力合作,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逆势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工作,相继召开了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和全市拓市场促调整保增长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巴音朝鲁书记多次听取开放型经济工作专题汇报,深入外贸企业调研座谈,亲自赴联合国有关机构促销宁波产品。毛光烈市长多次主持研究拓市场、稳外需、促调整的政策措施,及时破解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难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浙洽会、消博会、宁波周、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大涉外经贸活动。市政府及时成立了市外贸保稳促调工作领导小组。邬和民副市长坚持每月召开外贸保稳促调专题会议,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协调解决了一批事关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完善了相应工作机制,加大了外经贸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力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有关部门具体抓的良好格局。市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着力为基层、为企业拓展外经贸业务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如宁波海关鼓励企业申报aa类和a类企业,两类企业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4.6倍;宁波检验检疫局建立了产地报检、宁波直通的新型出口检验监管机制;市财政局及时出台和兑现全市经贸扶持政策;市国税局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市口岸办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市金融部门着力解决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题;市各外经贸企业协会积极为广大企业宣传经贸政策、培训相关业务、引进适用人才;市经委、贸易、外事、侨务、宣传、国土、环保、规划等市各有关部门都为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大力开拓市场,力促对外贸易企稳向好。

20xx年,我市打出了拓市场、稳外贸、优结构、防风险的“组合拳”,出台了一系列“快、重、准、实”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市有关部门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研究指导,编印了《宁波外贸企业开拓市场xx0招》、《宁波外经贸企业海关业务xx0题》、《宁波外经贸企业检验检疫xx0题》、《宁波外经贸企业信用保险xx0题》等九大类指导手册,并免费向广大外贸企业发放。为了促使外贸业务企稳回升,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贸环境促进我市外贸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拓市场促调整保增长工作的若干意见》、《拓市场抓订单促销售稳外需联合行动纲要》等多项政策措施,安排外贸扶持资金5亿多元,并在出口信保和金融信贷等方面支持出口。加强外贸市场开拓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建立境内外营销网点,拓展进出口商品直销市场。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赴境内外参展,摊位达2万余个,参展超1.5万人次。成功举办了消博会、新加坡宁波商品展和贝宁(西非)中国商品展。多次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内贸展会,拓展外贸产品内销渠道。加强与联合国采购司等机构和沃尔玛等跨国商贸大企业的合作,邀请联合国采购司官员来甬举办业务讲座并与我市外贸企业对接。开展城际外贸会展合作,与南昌、重庆、成都、青岛等城市建立了城际外贸会展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贸活动,共引进542家市外进出口企业来甬落户。鼓励外贸企业重视出口产品研发设计,全年新增境内外外贸研发设计机构176家。着力构建国家、省、市XX县(市)、区四级出口品牌培育体系,首次开展了县(市)、区出口品牌评选活动,共评选县级出口名牌200个,新增XX市级出口名牌80个。深入开展进口贸易启蒙行动,继续抓好进口实务培训、实习和孵化工作,全年共培训外进员3655人次,全市进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36.4%,比上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不断改善外贸服务环境,创办了全市外贸企业服务月活动,制定了《XX市外贸便利化工作规程》,成立了宁波国际贸易投诉协调服务中心,搭建了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建立了外经贸企业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努力抓好公平贸易工作,定期发布海外市场监测和国际贸易反倾销、标准等预警信息,指导外贸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协调处理了6起国际贸易纠纷案件。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外贸保稳促调措施,20xx年,全市外贸发展呈现出企稳向好势头,全年进出口降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保持全国计划单列市第2位,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全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1%升至5.5%,全市累计进出口实绩企业超1万家。

(三)强化招商选资,提高使用外资工作水平。

加强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推出了168个市级重点招商项目,提高了对外宣传推介水平,完善了外资大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充实了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库,举办了全市投资促进实务培训班。加强招商网络建设,与德中协会、香港亚欧咨询有限公司等境外机构建立紧密性合作关系,成立了新加坡招商联络处,巩固和发展了我市境内外招商网点。办好系列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浙洽会、东亚·宁波周、欧洲·宁波周、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要活动,组织参加了中国投洽会等投资促进活动,促成一批外资大项目签约落户。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市XX县(市)、区联动招商,共举办联合招商推介活动xx场,取得了较好成效。抓好重要招商活动成果转化工作,建立了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促成新桥化工、健伟药业、林德气体、韩华石化等重大外资项目落户或增资,引进了汇丰银行、大润发超市、阳光海岸休闲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全市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比上年增长13%。使用外资领域取得新拓展,批准设立了我市首家外资医院——慈林医院。积极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召开了全市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开发区整合提升方向。启动了余姚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试点方案实施工作,支持慈溪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化工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推动宁海橡塑汽配园和慈东德国装备产业园的规划和招商工作,组织我市第二批开发区整合提升试点方案联合会审,完成了宁海、奉化、镇海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精心组织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开展了外商投资环境优秀区域评选活动,解决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及外商生活等难题。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案件调处工作,成功协调解决了一批外商投诉案件。

(四)拓展外经领域,加快千军万马走出去进程。

抓住商务部下放境外投资审批权限的有利时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海外投资创业,促成宁波宏润建设集团、宁波兴瑞有限公司、宁波圣龙集团成功设立重要境外投资项目。全年批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52家,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突破xx00家。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加拿大投资中国论坛、投资西亚非洲宣讲会等多场境外投资推介活动,为企业获取境外投资项目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立了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完成了全市境外投资创业情况普查工作,建立了我市境外企业信息库。推动外贸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点和研发设计机构,全年新增境外营销和研发设计企业(机构)118家。努力开拓境外工程承包业务,促成宁波龙元建设集团、宁波建设集团和宁波亿泰控股集团等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重要工程项目中标,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4.15亿美元。改善外经项目融资服务,为我市企业承包境外工程提供组合融资、保函等。重视境外资源开发工作,新增境外资源开发企业6家。重视境外人员和企业安全防范工作,指导境外企业落实内部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开展了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快我市境外经贸联络体系建设,增设境外宁波经贸联络处5个。积极拓展援外项目,承办了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职业教育等4期援外培训项目。

(五)注重突破重点,推动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20xx年,我市在积极拓展国际服务贸易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国展中心培育、服务外包发展和涉外机构引进等工作。加快宁波国展中心建设步伐,确定了常年展二号馆产品定位和设展思路,推动国展中心常年展二号馆建设,启动家居饰品常年展招展招商工作。指导网上宁交会、网上消博会与国展中心网络平台进行整合,着手拟订网络展组建方案。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指导宁波高新区、XX区南部新城和北仑新区等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成功申报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抓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指导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XX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余姚九龙教育培训学校成功申报为省、市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全年培训服务外包人员1745人次。推动服务外包项目招商工作,赴日本东京、西安、大连等境内外重要城市举办外包招商推介会。成立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完成了《物流服务外包业务认定和统计办法》等课题研究。组建了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协会。重视抓好涉外服务性机构引进和培育工作,全年新增涉外服务性机构1461家。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我市开放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分析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可概括为总体向好,缓慢回升,机遇增加,局部动荡,困难较多,十分复杂。预计我市开放型经济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并不稳固,对外经贸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考验。

有利方面:一是世界经济有望缓慢复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xx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9%,其中美国经济将增长2.7%,欧元区经济将增长1%,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6.0%。国际市场信心有所增强,20xx年全球贸易额将增长5.8%。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有利于宁波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步伐持续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持续推进,发达国家不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转至发展中国家,服务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的转移占跨国直接投资的比例大大提高。这一趋势有利于我市承接国际投资项目,增加外资引入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我国与多国(地区)自贸区(或类似自贸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xx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全面建成,我国对东盟93%贸易产品将实行零关税。这对我市企业与东盟等地区客商开展进出口业务,开辟境外投资和贸易基地,破解国际贸易壁垒等意义重大。

四是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形势继续巩固。20xx年,我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促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为我市改善开放型经济环境,为各地、各企业扩大外经贸业务激发新的动力和活力。五是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市经济已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成果,呈现出“v”型反转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市政府出台了《关于20xx年拓市场调结构促消费增优势惠民的若干政策意见》,将促使全市开放型经济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不利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前景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回升主要依赖于各国大规模救和刺激经济计划,由于20xx年多国刺激政策即将到期,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银行信贷继续收缩等基本面因素未根本好转,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定,这对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宁波而言,仍然需要做好应对国际经贸严峻形势挑战的充分准备。

二是需求不足仍是国际市场最主要特征。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长期过度消费增长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调整储蓄和消费结构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必然趋势,从而造成居民消费需求及国家外贸进口需求减少。同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投资意愿降低,造成企业和居民消费能力明显降低,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国际贸易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速增长甚至低迷的状态。宁波作为全国外贸大市,更应把拓市场、增份额作为外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金融危机诱发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类新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特别是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明显增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市应着力指导广大外贸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优化产品结构、防范经营风险,增强破壁能力。

四是全球范围内产能明显过剩。目前,美、欧、日产能利用率与危机前相距甚远,造成发达国家fdi流出大幅减少。跨国公司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纷纷搁置海外投资计划,由于投资复苏一般要晚于贸易复苏,预计较长时期内跨国直接投资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恢复。国际产能明显过剩既不利于我市扩大外贸出口,也对我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境外开辟加工生产项目基地带来一定影响。

五是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许多制约因素。预计20xx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石油等重要能资源产品价格可能继续走高,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仍难解决,扩大内需存在制约,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都将对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六是我市开放型经济新旧矛盾交织。突出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合力还未真正形成,开放型经济回升动力仍然不足,外贸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进出口产品竞争力依然不强,招商引资工作氛围有所淡化,部分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外经贸企业素质还不够高,企业用工和涉外人才需求矛盾更加突出。这些问题都将不同程度影响今年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上述情况充分表明,20xx年我市开放型经济面临形势十分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显现,短期困难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宏观和微观问题彼此影响,不确定和不可预料因素较多。全市各级、各有关方面和企业既要正确把握发展机遇,又要增强忧患和风险意识,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做好今年我市开放型经济各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际经济逐步回暖和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毫不动摇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信心,砥砺奋进,努力实现对外贸易增量提质,使用外资保稳促优,外经合作既快又好,开发区建设转型升级,国际服务贸易扩面突点,外经贸公共服务保障有力,开放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市进出口总额6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出口4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xx%。合同使用外资36亿美元,力争4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0亿美元,力争23亿美元。境外中方投资额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xx%,力争增长12%;对外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xx%,力争增长12%。服务外包业务额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离岸服务外包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

1.正确处理宏观指导和微观促进的关系。既要进一步统一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对我市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思想认识,形成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研究,制定我市“十二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优化外经贸公共服务,又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广大外经贸企业排忧解难,及时解决影响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2.正确处理近期发展和长期效应的'关系。既要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把保持开放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采用超常手段保增长,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外经贸各项目标任务,又要着眼长远,积极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注重开放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市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正确处理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既要健全政府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为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又要不断增强行业协会、广大企业的组织、调节、参与和自律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效应,进一步形成纵横联动的良好局面。

4.正确处理抓好全面和突出重点的关系。既要统筹兼顾,推动各项外经贸业务全面发展,促进内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全面提高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水平,又要因地、因企、因时制宜,突出工作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推进市场开拓、招商引资、境外投资创业、开发区“园中园”培育、国贸平台建设、商务机构引进、离岸服务外包等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点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5.正确处理优化服务和规范管理的关系。既要增强外经贸公共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我市外经贸企业拓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又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各类外经贸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努力维护我市外经贸经营秩序。

6.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宁波作为亚太地区门户城市的比较优势,积极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对外经贸业务,增强城市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又要牢固树立“宁波以外都是外”的新型开放理念,更好地发挥宁波口岸城市对内地发展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完善内外经济对接体系,把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1.加快形成扩外需增份额的良好局面。发动广大外贸企业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首要任务,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千方百计破解外需不足难题。大力开展拓市场“百千万服务工程”,积极推广《宁波外贸企业开拓市场xx0招》,抓紧编发《宁波外贸企业开拓市场xx00个这么办》,及时向xx000多家外贸企业提供网上信息服务,进一步增强宁波产品整体营销水平。加快培育内外对接的自主营销体系,引导重点外贸企业在国内外建立促销机构、贸易代理处和专卖店(柜),使大批产品进入境内外自主批发和零售渠道,减少贸易中间环节,不断增强外贸产品直销能力,提高经营获利水平。健全我市在境外、国内和市区的三级外贸展览促销体系,精心办好我市主办的新加坡宁波品牌产品展、英国中国品牌产品展和西非中国产品展,积极组织我市企业赴法兰克福、科隆、杜塞尔多夫、香港等地参加国际品牌展会和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重点展会,提高消博会、服博会、礼品展、电博会、塑博会等重点展会办展水平,为我市企业拓市场、保份额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顺应“互联网+物联网”发展潮流,重视发挥境内外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提高网上宁交会和网上消博会办展水平,鼓励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有效增加贸易成交机会。

2.加快建设高素质外贸队伍。沿着千军万马和精兵强将并重的外贸队伍建设思路,不断增添宁波外贸可持续发展力量。继续壮大进出口队伍,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逾千家。引导重点外贸企业积极组建现代贸易大企业,建立一批内外贸易渠道顺畅、兼有研发、物流和电子商务功能的大企业。继续开展招商引贸活动,吸引更多的境内外贸易企业(机构)来甬落户,开展进出口贸易。引导广大外贸企业遵循国际通行规则,严格依法规范经营,维护良好经营信誉,加强对全市外贸企业家和业务人员的现代知识、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经贸政策、涉外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造就一支综合素质好、守法意识强、实战水平高的外贸甬军。

3.加快出口产品以质取胜进程。积极实施品牌强贸和科技兴贸战略,重视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我市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逐步实现我市出口产品从价廉物美到价高物好的目标。加强出口创牌工作,逐步建立国际、国家、省、市、县五级出口名牌体系,鼓励广大企业通过注册、收购、租赁、合作等方式开发使用境外品牌,不断增加我市品牌产品出口规模。加强科技兴贸工作,鼓励我市外贸企业重视研发设计,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增强经营获利能力。扎实推进XX区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集聚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加强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工作,培育一批我市农轻纺机重点产业出口基地,鼓励外贸企业开发名特优新高出口产品,促使外贸产品错位竞争,以差异化替代低价竞争,不断增强宁波产品出口可持续竞争力。

4.加快推动贸易方式多样化。深入推动进口贸易启蒙行动,扎实做好进口业务培训、实习和“孵化”工作,扩大我市进口经营队伍,培育重点进口企业,增加我市进口额在外贸总额中的比重。鼓励企业抓住自贸区协定、各国重视出口等有利时机,扩大关键设备、先进技术、重要原料、新型材料和适销对路消费品进口,不断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重视培育化工、金属、塑料和消费品等进口专业市场,拓展宁波进口商品内销渠道。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逐步淘汰低层次、低效益、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保低耗和配套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中心、营销机构转移到我市。发挥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栋社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积极发展保税贸易、转口贸易,拓展外贸新领域,优化我市外贸方式结构。

5.加快建立贸易壁垒破解机制。加大国际贸易规则宣传力度,加强“两反两保”预警工作,加深外贸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手破解贸易壁垒的作用,加强相关部门、国内外同行的协作,重视发挥服装、文具、紧固件、模具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一批市级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提高贸易摩擦案件胜诉率,维护外贸企业合法正当权益。重视知识产权维权工作,既要保护我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权益,又要引导外贸企业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定,防止贸易侵权行为发生。

1.着力营造招商引资工作氛围。引导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形成外资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的共识,增强全市上下重视抓好外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继续实施外资工作“一把手”工程,努力做到对外资工作重视程度更高、扶持力度更大、工作参与更多、舆论氛围更好、支持配合更顺畅。开展全市招商引资促进年活动,不断扩大使用外资成果。严格实行外资工作目标责任制,改进外资工作评价机制,加大外资工作考评权重,充分调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外资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形成全市关心、支持、参与招商引资的工作合力。研究出台我市《关于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提高外资工作水平的若干意见》。

2.着力把握招商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使用外资在推动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招商、招展、招机构、招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扩大招商引资的综合效应。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的外资项目引入方向。研究出台《XX市使用外资工作规划》,制造业使用外资主要抓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和效益型先进制造业项目,继续推动我市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等新兴产业外资项目。积极引导外资项目向研发和销售两端拓展,提升我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使用外资主要抓领域拓展和结构优化,重点引进城市综合体、物流运输、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创意、环保安全、职业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外资项目。重视引进现代农业外资项目,拓宽我市引资领域。积极培育重点引资市场。进一步加大甬港、甬台投资合作力度,继续挖掘日韩美欧招商潜力,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东等引资市场。紧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引进优质外资项目落户。创新招商方式,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资扩股的同时,通过大力推进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吸引外国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我市引资渠道。

3.着力夯实招商工作基础。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研究,把握国内外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趋势,掌握跨国公司和国内重要企业投资及并购动向,促进定向招商。研究我市各地差异化发展,加强对县(市)、区外资工作的分类指导。重视本地集聚产业上下游研究,为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精心指导各招商机构有效开展引资工作,适时举办全市招商新人员实务培训班,试行市XX县(市)、区招商人员双向交流工作,不断提高我市招商人员从业水平。加强外资项目库建设。完善“六库一系统”,加强与境内外重要网站的业务合作,增强我市合作项目推介、招商信息收集和项目配对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各地、各有关企业招商引资服务。

4.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精心组织东亚、欧洲等境内外宁波周和新加坡经贸合作活动,继续办好浙洽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积极开展“招香港商、引全球资”活动,争取举办甬台经济合作论坛,不断扩大招商成果。继续开展市县两级联合招商,加强开发开放区域及特色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来甬落户。完善重要投资客商和项目信息共享机制,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强化外资项目合作配对服务,有效促进境内外企业对口洽谈业务。研究出台《XX市外资企业总部认定及促进办法》,加快吸引各类外资企业总部落户。加强与国内外友城、驻外使领馆、重要商(协)会、境内外投资、律师、会计、咨询等相关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市相关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的作用,拓展我市招商引资渠道。重视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工作,开展宁波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促进行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参与并购,扩大我市外资来源。推动我市企业通过与境内外客商合作方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促进我市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发展竞争力。

5.着力优化我市投资环境。进一步发挥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我市重大外资项目促进机制,建立外资大项目分级推进制度,定期召开全市外资大项目专题协调推进会议,有效破解外商投资项目规划、用地、环评、消防、审批等难题。推动xx0个合作项目加快招商,xx0个在谈大项目加快签约,xx0个签约大项目加快审批,xx0个已批大项目加快建设,xx0个现有大项目加快增资。落实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鼓励类、允许类外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工作,提高外资项目审批效率。创新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形式和内容,完善重点外商投资企业联系制度,增强外商投诉“分级负责、限时调处”工作机制,继续保持外商投诉“零积案”,切实维护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环境。

1.进一步引导走出去工作正确方向。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中国—东盟等自贸区全面建成和国际经济逐步复苏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千军万马走出去战略,拓宽境外投资领域,创新境外合作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赴境外投资创业,积极兴办境外研发、设计、营销项目,重视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制造业,努力打造本土型跨国公司,继续加大对外承包工程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外派劳务管理环境,有效促进境外资源开发和援外工作,积极吸引境外企业来甬设立商务机构,推动我市外经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进一步加快境外投资布局进程。积极引导我市企业以独资、合作、参股、并购等方式,创办境外研发机构、设计中心、直销窗口等,逐步建立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产品国际化的全球经贸体系。以东盟、欧盟、非洲和美洲等地区为重点,推动企业发展境外加工制造业,带动我市设备、半成品等出口,有效规避外贸经营风险,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加大境外合作区推介力度,培育一批市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使之成为宁波企业抱团出击的重要平台。鼓励我市重点企业发展内外互动产业,重视内外资本对接,积极并购境外研发、制造和营销体系,打造本土化跨国公司,增强发展竞争实力。

3.进一步拓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继续扩大经营队伍和经营领域。抓好设计、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一级资质企业外经经营资格申报等工作,推动更多获权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招引国内外经企业来甬落户,不断壮大我市对外工程承包队伍。以政府推动、商会促进和企业出击为抓手,不断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巩固周边国家、中东和非洲等传统工程承包市场,寻求与发达国家工程公司的合作,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竞争能力。加强境外设厂企业与工程承包企业之间的合作,带动我市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机构、商会和项目中标企业、境内外金融、保险机构等合作,扩大信息、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合作,办好现有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不断拓展新市场、新项目。制定并推广《XX市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流程》,提高我市对外承包工程组织水平。重视发挥与有关院校的合作,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外派劳务培训基地,提高外派劳务人员档次。促使我市企业承接更多援外项目,推动援外工程项目建设。

4.进一步开发利用境外资源。加强与资源丰富、政局稳定、关系友好的国家和地区合作,鼓励更多的企业开发利用境外资源,重点开发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增强境外开发资源就地加工增值能力,并带动我市进口贸易发展。办好我市企业在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的资源开发项目,及时推广成功经验,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5.进一步加强走出去工作服务和管理。加强与境外政府机构、经贸园区和中介机构的合作,搭建境外项目合作对接服务平台,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健全重点外经合作项目合力跟踪推进制度,千方百计为走出去企业排忧解难。完善我市企业境外投资创业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我市走出去企业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堵塞漏洞,规范我市外派劳务经营管理秩序。

1.努力带动开发区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在我市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功能、体制、科技和工作创新,促进开发区夯实二次创业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类开发区发展水平。重视开发区功能创新,按照建设现代化XX区的要求,完善开发区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要素整合和产业集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加强开发区体制创新。继续坚持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原则,赋予开发区必要的经济审批权和行政管理权,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建设效率。推动杭州湾新区建设和XX区开放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使之发挥重点开放区域体制创新的示范作用。加快开发区科技创新,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开发区科技研发水平。创新开发区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开发区传统产业转移步伐,提高开发区建设效益,鼓励开发区与区外加强招商合作,建立合作成果共享机制。

2.努力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借助我省“两港两湾”经济区规划契机,积极筹划全市开发区新布局。推动宁波化工区和杭州湾新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落实余姚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做好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海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化工区等整合提升前期工作,开展第三批开发区整合提升试点上报工作。

3.努力加快特色园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开发区“园中园”建设,逐步形成“一区多园”新格局,真正发挥“园中园”在技术、管理、营销、资本等领域的溢出效应。打造一批国别(地区)投资园区,重点办好慈东工业区德国装备制造园、镇海经济开发区北欧工业园和奉化经济开发区台资企业园等园区。开发一批特色工业园,重点办好北仑光电园区、镇海化工区精细化工园、宁海经济开发区橡塑汽配园和电子园、余姚经济开发区滨海生物技术循环经济产业园、象山开发区科技研发创业园(XX)等园区。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产业园,重点办好XX区宁波东部新城门户区、XX区湾头休闲商务区、XX区宁波南部商务区和XX市奉东新城旅游休闲园等园区。

4.努力构筑对外开放新平台。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和省委建设“海上XX”的机遇,实质性启动全市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加强杭州湾新区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引进和培育工作,加快提升新区发展层级。推动梅山保税港区首期按期封关运作,为建设一流保税港区奠定扎实基础。

1.继续加快国展中心建设步伐。按照“立足宁波、依托XX、服务长三角、辐射中西部、连接海内外”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国展中心建设,搭建国际贸易展销平台。争取国展中心常年展二期工程按期竣工并运营,加快常年展配套设施开工建设,启动常年展三期设展项目研究和场馆建设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常年展规模效应。继续推动招商引展工作,鼓励境内外办展机构来甬举办专业新展,进一步提高我市现有展会举办水平,吸引境内外更多客商来甬交易。整合外经贸电子商务资源,增强国展中心网络展互联和交易功能,扩大网络展举办效应。

2.继续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重点抓好宁波国家高新区、鄞州南部商务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培育特色服务外包园区并申报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促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服务外包企业培育工作,创造业务承接、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行业交流等机会,促使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发展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物流、文化创意等特色服务外包产业,优化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政府服务外包促进机制,拓展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域。加大服务外包项目招商力度,加强对全球服务外包xx0强企业和国内5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尤其要重视与微软、埃森哲、东软集团等境内外服务外包大企业的联系,争取引进一批国内外服务外包合作龙头企业落户。扎实做好服务外包各项基础性工作,建立校企服务外包人才合作开发机制,重视cmmi和iso27001国际认证,加大对国际认证和离岸外包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服务外包业务统计工作水平,完善跨部门服务外包工作合作机制,努力争创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3.继续重视涉外机构引进工作。积极引进生产型、商务型、功能型、综合型涉外服务机构,鼓励境内外大企业把地区总部、营销中心、港口运输、研发中心、品牌管理、产品检测、利润核算中心等机构设在宁波,全年新增涉外服务性企业(机构)xx00家以上。出台《关于促进境外企业驻甬商务机构的意见》,按照积极引进、有效管理的原则,鼓励境外企业来甬设立办事机构,增强宁波国际商贸功能。

1.精心打造外经贸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外经贸工作研究,科学谋划,精心编制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高质量完成一批重点调研课题。完善外经贸信息资源采集工作,依托网络技术,借助有关媒体,加快建立市县两级联动的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设宁波对外经贸信息“一点通”,形成全覆盖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机制,增强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2.精心打造外经贸政策服务平台。按照不断优化外经贸公共政策的要求,进一步体现外经贸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继续稳定外贸、外包扶持政策,加大外资、外经政策力度,不断扩大外经贸政策绩效。加强对外经贸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帮助各地、各企业用好、用足政策。进一步落实各项外经贸政策,继续加快政策兑现进度。改进开放型经济工作考核办法,提高考核评估绩效。

3.精心打造外经贸业务增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开放区域对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带动作用,为中外企业发展实业、从事贸易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搭建我市会展、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捕捉商机、拓展市场提供有利条件。搭建外经贸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我市外经贸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继续办好全市外贸孵化器和进口实习基地,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办好各类外经贸人才培训、实习和交流平台,加大外经贸公益培训力度,适时举办外经贸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全年外经贸业务培训13000人次,积极开展境内外涉外人才招聘活动。有效借助我市境外开发区、贸易中心、招商机构和经贸工作联络处等平台,为宁波企业赴境外投资创业提供便利服务。

4.精心打造外经贸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加强与金融、保险等单位合作,办好宁波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服务平台,拓展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不断充实网上融资服务平台功能,落实担保、抵押等服务项目,为中小外经贸企业与担保企业、抵押机构对接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继续举办小银行服务外贸小企业活动和金融新产品推介会,再推融资服务新举措,进一步改善我市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环境。

5.精心打造外经贸企业法律调解服务平台。重视发挥外经贸企业网上法律服务平台的作用,搭建外经贸企业与境内外律师事务所之间协作交流的桥梁,为我市外经贸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案件受理等服务,帮助广大外经贸企业积极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正当合法权益。办好市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和市国际贸易投诉协调服务中心,认真受理相关投诉事项,促进我市投资经商环境改善。

6.精心打造外经贸联动服务平台。在落实《XX市外贸便利化工作规程》的同时,研究出台我市外资、外经便利化工作规程。加强外经贸纵向联动服务。积极参与宁波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对宁波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支持,完善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职能,建立县(市)、区相应的工作机制,提高全市乡镇(街道)外经贸工作水平。加强外经贸横向联动服务。健全关贸、检贸、财贸、银贸、工贸、农贸、贸贸、技贸等协作机制,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口岸“大通关”环境,深入推行外经贸工作全面便利化,推动更多外经贸企业成为海关a类信用企业、报检便利企业,对重点出口企业采取“大统保”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模式,巩固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出口收汇和退税、贸易融资等服务机制。深化与国内外友城的经贸合作,拓展我市外经贸发展空间。加强外经贸多向联动服务。加强外经贸行业协会培育,充分发挥协会在对外招商、贸易破壁、展会组织、人才培育、业务对接、政策推介、信息搜集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完善我市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外宣、外事等合作互动机制,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合作,争取互促共赢的积极成效。继续创新开放型经济工作评优方式,开展外贸出口、外资引进十强镇乡(街道)评选活动,对开放型经济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表彰。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8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按照区委的通知要求,现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及工作思路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20xx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领导下,在政府和“两院”的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代表大会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发展大局,促进经济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全区的生态工业重镇建设,推动了全区和谐发展。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法》,依法加大监督工作力度,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

一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区委工作中心,大力实施工作监督。常委会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先后依法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20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财政决算审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税收征收管理、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监督、食品卫生等工作报告10项。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议意见42项,督促政府办理落实,有效推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工作委员会还围绕常委会工作中心开展视察活动10次,有效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做为工作重心,大力实施法律监督。以保障和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积极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相继对《食品卫生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建筑法》等5部法律开展了执法检查和视察。听取和审议了区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报告。促进了法律法规在我区的贯彻实施。

三是依法进行人事任免。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原则,按照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的规定,依法对干部进行了任免。常委会还加强了信访工作力度,做到了“百分百接待、百分百受理、百分百转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检察院批捕公诉工作情况报告、区政府20财政决算和年财政预算报告、全区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等10余项工作报告,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议意见及决定9个,并由政府办理落实。各工作委员会围绕常委会工作中心及代表、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开展视察活动6次,使群众和代表反映较为强烈的市场卫生环境差、费大于税和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手续烦琐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落实。针对今年出现的干旱减产现象,常委会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受灾旱区调查研究,向区政府提出搞好抗旱减灾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了抗旱减灾工作的开展。同时,紧紧围绕区委全党抓经济、全员抓项目、主辅换位抓招商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宏大玻璃纤维加工厂、恒发钢铁有限公司和宏坤铸塑3个项目,总投资达4620万元,现已全部开工投产。

一是加强了对垂直管理部门的监督。按照年初重点工作要求,结合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对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对于检查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区人大采取限期整改和“请代表回头看”等有效形式,对6处城区大集进行清理和整顿;采油二厂、兴隆河和红岗中心村等多年占道经营、秩序混乱、卫生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治。此外,在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常委会邀请了各部门、各方面的代表参加,创新性地对两个公安分局工作进行评议和测评,启动了人民代表评议“一府两院”和执法部门工作的新机制。

二是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常委会坚持把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干部人事任免工作水平。一年来,已对11名拟任职人员进行了任前考核、法律知识考试,依法对41名干部进行了任免,使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命干部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得以全面落实落靠。

三是强化了信访工作力度。按照区委“依法治访”的方针,集中解决好信访突出问题,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做到了“百分百接待、百分百受理、百分百转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截止目前,已接待上访120余人,受理案件56余件,全部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其中受理全国人大转办的案件13件,基本情况已排查清楚,并已反馈到市人大。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9

20xx年度,监理公司在党委、管理部门的大力领导下,在各相关工作室的鼎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管理局的每一项决议,紧紧围绕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和局党委“带好队伍、搞好经营、确保安全”的总体要求,带领广大员工、开拓进取,规范运作,坚持以项目带发展,深入改革,强化管理。积极地开展作风建设年の活动,深入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公司发展走上了正轨,每项工作都有了比较大的起色。还获得了甘肃省引洮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授予监理公司引洮总干下段监理部“先进监理部”的称号和青海万立水电开发公司授予公司江源电站监理部“质量合同管理诚信单位”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确保了公良好的整体经营状况和发展后劲。下面,就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公司全年共承担12个项目69个施工标段的监理任务,完成工程建设总投资3.56亿元。参与投标11次,中标项目四项,新签合同金额926万元。实现经营产值302万元,纳税18.12万元,上交管理费100万元。

1、调整工作思路,确保公司健康发展。

为确保20xx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结合管理局对公司的改制要求,公司提出了“量力而行、控制规模、追求质量、稳固发展”工作思路。一是把加强在建项目管理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履约能力;二是加强监理部直接成本支出控制,实行监理部经费包干管理,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三是根据监理人员数量,确定公司经营规模,以确保承揽到的项目能干好为前提,严格筛选工程信息,选择性的投标。四是把加强监理队伍建设放在了首位,着力加大人员外聘力度,缓解由于公司改制所带来的人才短缺矛盾。

2、创新制度,构建精细管理体系。

制度创新是提高项目精细管理水平的“法律”保证。目前公司承担庆阳盐环定扬黄专用工程和青海江源水电站等12个项目的施工监理任务。这些项目多为省属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要求严,监理任务重,如果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问题和隐患。我们在严格执行《监理规范》等配套文件的基础上,还制定了《监理部工作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监理工作作业指导书》、《项目监理程序文件》等。在质量上,我们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实现对施工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在廉洁监理上,我们制定了《廉洁监理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按制度办事的理念不断融入和渗透到监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将精细管理的责任从项目总监身上,分散到项目部全体监理人员的肩上,搭建精细管理框架传递体系,形成了全员精细管理的工作合力。

3、监控考核,提高项目管理的执行力。

项目管理重在执行。我们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切实加强全方位监控和考核工作,保持上下高度一致,保证各项管理举措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一是务实重行,精心指挥协调。要求项目总监率先垂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现场监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坚持施工监理现场出现的问题不过夜,“逼”项目总监及副总监围绕监理任务出思路,“逼”监理工程师围绕现场监理措施想办法,“逼”监理员围绕旁站做工作。每月坚持定期召开监理例会,把阶段任务、目标和要求细化到监理的具体安排中。

对外经贸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 篇10

20xx年是人保财险股份制改革上市后的第个年度。这一年,是我司面临压力攻艰克难的一年,是面对新变化、落实新机制、执行新规定的一年。我司在市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下,取得了一定的经营业绩。

20xx年,我司实收毛保费****万元,同比增长*%,已赚净保费***万元,净利润***万元,赔付率为**%。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

在制定全年任务时充分考虑险种结构优化和业务承保质量,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办法,把综合赔付率作为年终测评的重要数据。

2、抢占车险市场,加大新工程、新项目的拓展力度,坚决的丢弃“垃圾保费”

今年来,我们把稳固车险和企业财产保险,拓展新车市场和新工程新项目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业务数量的基础上,坚决的丢弃屡保屡亏的“垃圾”业务

一是确保续保业务及时回笼,我们要求各业务部门按月上报续保业务台帐,由经理室督促考核,并要求提前介入公关。一旦出现脱报,马上在全司公布,其他人员可以参与竞争,从而巩固了原有业务,大大减少了业务的流失,保证了主要险种的市场份额占有率。是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网络,提前获悉新上项目、新上工程名录,并和交警部门、汽车销售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请他们帮助我们收集、提供新车信息,对潜在的新业务、新市场做到心中有数,充分把握市场主动,填补了因竞争等客观原因带来的业务不稳定因素。三是已失业务不放弃。我们不仅对201x年业务台账做到笔笔清晰,并要求业务内勤把展业过程中流失的业务列出明细,并分解到相关部门,要求加大公关力度,找出脱保原因,确属停产企业、转卖报废车辆的,由经办人提供确切证明;属竞争流失的,我们决不消极退出,而是主动进攻,上门听取意见和建议,改善服务手段,逐个突破,全面争取回流。四是大小齐抓,能保则保。因为企业改制、转产、资金等因素对企业财产保险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加之竞争等因素,使的展业难度和展业成本大大增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充分动员,统一思想,上下形成合力,迎难而上。做到责任到人,对保费在5万元以上的实行分管经理介入,共同公关。

3、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促发展。

**地区现有10家(中国财保、中国人寿、太平洋产险、太平洋寿险、中华产险、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天安产险、华邦代理、汇丰代理)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营销部、代理公司,另已发现1家公司(大地产险)在我县争夺业务,而**地区人口少,企业规模小,我司面对外部竞争所带来的业务压力,保持沉着冷静,客观面对现实情况寻求对策,与竞争对手们展开了一场品牌战、服务战:GSi8.CoM

本文来源://www.gsi8.com/gongzuozongjie/2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