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网 >地图 >好词好句 >

王阳明名言名句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

时间:2023-06-20 作者:工作汇报网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精选66句。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在社团举办活动总离不开要写名人格言,名人格言可以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欢迎来阅读工作汇报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篇关于《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的文章,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1、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2、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

3、白云冉冉出晴峰,客路无心处处逢。已逐肩舆度青壁,还随孤鹤下苍松。

4、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5、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

6、无善无恶心体,有善恶之动,知善知恶是良心,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7、俯仰天地之间,触目俱浩。瓢有余乐,这意味着良匪矫正。幽哉阳明麓,能忘我老。-王阳明

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9、人是天地的心,天地万物与人同为一体。

10、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

11、《大学》功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功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

12、山石犹有理,山木犹有枝。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

13、此道无穷尽,疑难问题问得越多,精妙之处就显现得越多。

14、致知一定要付诸实践,不实践就不能算致知。

15、必须把平时好色、好利、好名等私欲彻底清除,不留一丝一毫,此心整体完全光明灿然,全是天理,才能说都是喜怒哀乐之未发时的中正,才能说是接近了天下的大本。

16、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体者也。

17、与诸公讲致知格物,日日是此,讲一二十年俱是如此。诸君听吾言实去用功,见吾讲一番,自觉长进一次。否则只作一场话说,虽听之亦何用?

18、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

19、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

20、悔悟是治病的良药,但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悟留在心中,就又会因为药而生病了。改之为贵语出《论语》: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1、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22、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出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

23、这首诗实际上写的也是山途,那白云也就是山途中的自云

24、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见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此良知之妙用,所以无方体,无穷尽,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者也。

25、有一点立志为善的念头,就像种下一棵树的树根,只要不拔苗助长,坚持行动,一直培植它,它自然会一天天生长,一天天旺盛,一天天枝繁叶茂。树木刚开始长时出现的乱枝,必须剪除,便抽繁枝,然后树根树干才能更茁壮地成长。开始学习时也是这样,所以树立根本志向贵在专一。

26、山木是比兴,引出思乡。诗中写的并不是山石,只是截取开头两字作题目,它其实是一首抒发思乡的感伤诗。

27、心的本体是人的真实人性,真实人性就是天理。比如有真实孝顺父母的心就知孝顺父母的理,否则即无此知;有真实忠君的心就知忠君的理,否则也即无此知。天理难道可以存在于心外吗?

28、或问异端。先生日: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29、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

30、凡是做学问的功夫,看到和懂得一以贯之的横说竖说什么都是一码事,才是真诚;反之,因为致良知的心还缺乏确切的真诚而没看到一,三心二意,就是虚伪。

31、大抵《中庸》功夫只是诚身,诚身之极便是至诚;《大学》功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

32、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天理,存养是无事时反省体察天理。

33、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34、知行合一格物只知以及。对理学的总结和反思。

35、选自《艾草次胡少参韵》。这句诗是王阳明对胡少参说的,是对他的劝告,想来他们是一同议论到眼前的某些丑恶现象,可能胡少参对之更多的是憎恶,王阳明则劝他要敢于与之斗争。

36、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有保质期。只有不断修复和创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行。改革肯定会伤害既得利益集团,会有波折和动荡,但毫无疑问,如果你不改变,你会死。-王阳明

37、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功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功夫。

38、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39、良知自然能知,这本来是容易的,只是不能实实在在去致那个良知,所以才总会觉得知易行难,其实不是。问题出在其实还是不知,尤其不知实致良知。

40、以记事而言就是史,以求道(天理)而言就是经。事是天理的表现,天理是事的本源。

41、如果草木瓦石没有人的良知,就不可以成为草木瓦石了。难道仅仅草木瓦石如此吗?天地如果没有人的良知,也不可成为天地了。天地万物与人原本是一体的,其最根本、最精妙的地方是人心的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本是同一个本源、一个整体。所以五谷禽兽等都可以养人,药石等都可以治疗疾病。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相同、相通的。

42、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先生日: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43、初学时必须要想反省、体察、克治私欲,这就是思诚,只想着一个天理,等到心中的天理纯净而圆满,就是无思无虑的境界了。何思何虑语出《周易》: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44、人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成就,才是人能做到的。

45、天理没有精粗,只不过人对天理的认识程度有精粗。好比一间房子,人刚进到这间房子里时,只看到这间房的一个大致轮廓;待久了,才会把梁柱、墙壁等一个个东西看清楚;待得再久一些,或能把梁柱上的花纹细节都看清楚。不过,房子还是这间房子。

46、良知是天理光明灵觉和精微至极所在,良知就是天理,思考是良知的自然流行、发挥与运用。

47、灾难大于天功,罪恶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攻下之能,耻辱大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48、致中和谨独语出《中庸》,谨独即慎独,大意为一个人独处时也要真正诚实地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要符合天德。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49、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日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50、天然自有之中语出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出《中庸》。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51、真正的认知是能够实践的,不能实践就不能叫认知。

52、欲求宁静,欲念无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是以念愈生而愈不宁静。

53、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54、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功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

55、一友自叹: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先生日: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56、文官怕纸上谈兵,懂兵法却不懂实战,导致袁崇焕的悲剧。事实上,在兵部众多官员中,长期以来最重要的是说话的人。-王阳明

57、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

58、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

59、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60、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语出《周易&乾&文言》。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61、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

62、先说:只是为了休息,不用克己。这样,临事就要倾倒。人需要在事情上磨,才能站起来,才能静下心来,动起心来。-王阳明

63、身、心、意、知、物是一回事。没有心就没有身,没有身就没有心。只是就其充塞空间而言叫作身,就其主宰作用而言叫作心,就心的发动发挥而言叫作意,就意的灵明而言叫作知,就意所涉及的而言叫作物,都只是一回事。

64、真正的学问是为己的学问,重功夫不重效验。即只专注耕耘,不想着收获,未必无收获。无前知之心,未必无前知。

65、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

66、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本文来源:http://www.gsi8.com/haocihaoju/1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