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网 >地图 >方案 >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3-12-21 作者:工作汇报网

[精]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合集。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需要撰写方案,为了可能随时开展的工作。我们一般会制定一套方案,到底怎么样才能写好方案?希望推荐的这本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您有所帮助,我们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最终决策需要您自己做出!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法。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1.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组长(也可教师指定),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补。

(二)小组的构建

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在正副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1.小组文化的形式。

(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如小组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阿甘班”——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目标“身体行、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欣欣木”、“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奖惩,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都能以激励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人或4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才采用6人的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互帮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1.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课堂展示、反馈、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价的关键。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草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系列《评分细则》和《评选办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各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a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b纪律监督员根据《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季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月”评表》.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4-5个“美丽班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1.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不能忽略“优生”,“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2)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树立学校“书香溢满园,成功塑人生”的文化宗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课外书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人们常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播下爱读书的种子,我班将充分利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开展读书活动,创建书香班级,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下快乐地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让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体验:我读书,我快乐!

一、总体目标

1、让学生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读书,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真正做到我读书,我快乐。

5、争创学校书香班级,提高班级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主要措施

(一)注重环境熏陶 营造读书氛围

1、创设读书环境,制造浓郁的阅读气氛围绕读书进行个性化布置,开辟班级图书角,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力求让环绕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悬挂的每一幅作品和图画、学生表演的每一个舞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情的萌动,话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

2、建立读书网络,开创缤纷的阅读天地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3)

关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评比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班级: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康和谐的课堂文化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培养、道德习惯的养成、知识能力的成长、师生关系的和谐。为了让学生的生活在温暖的课堂氛围中更加精彩,要求每各班积极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1、 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课堂环境文化建设主要是指课堂环境文化的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 它也是教室传授知识和教育人的地方。干净、明亮、温馨的课堂环境能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蒙教育。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注意课堂的环境布局。教室布置应遵循“洁、齐、美、育”的原则,评比最基本的标准应有以下3条,具体细化评比标准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行制定。

1、班级卫生好。地面干净整洁,课桌、文具、书籍和班级公公物品摆放整齐。墙上、玻璃和海报上没有灰尘,黑板报上也没有刮痕。

2、各班根据学校要求和实际可设立公告栏(如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表、通知等),荣誉栏(如班级荣誉和个人荣誉及各项评比结果等),特色栏(如学习园地、主题教育园地、学生作品等),还应设有图书角、卫生角、中队角等。

3、整个教室富有文化气息,符合本班学生实际,能反映班级特色,各栏目的设计美观,布局合理,色调搭配明亮和谐,更新及时。

(二)班级管理文化建设

1、班内应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1)有班级组织机构和班委分工一览表并能各负其责。

(2)班级气氛良好(由短句组成)。(3)有班级奋斗目标。(4)有班级制度或公约。

2有考核激励措施和过程记录。

3、能按要求使用《班主任工作手册》,按照召开班(队)会,有效落实班会课程化、常规化。

4有反映学生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相关会议和活动材料。

(三)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班内绝大部分同学能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按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形成了积极的班级氛围,整体精神面貌良好。

三、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办法

1班级文化建设先进班评选:

全校开展: 9月27日前,学校组织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到班级,根据“评比细则,进行督查、评比。

2012年9月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4)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在各处群众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容器,那么学生们就像水一样,在不同的容器中,他们会被塑造成不同的形状。这是使班级回归学生,使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建设有个性的班级文化的重要措施。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物质文化课文化建设的载体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和教学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课堂环境卫生,窗户要干净,地上没有纸屑,要窗造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全班同学长期努力,树立文明观念,文明行为,不断反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二是让教室的墙壁说话。

教室周围的墙壁可以用来营造一个干净、清新、美丽的文化氛围。总之,课堂是学生的第二故乡。良好的课堂环境建设将具有润物细无生的教育功能。

2系统文化课文化建设的关键

以规则、惯例和纪律为基础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班级文化的层次,制度文化如何发展,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实现合理的规则、严格的纪律和科学的管理。

班级制度公开化:开学初,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班级管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富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规包括班子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如:

定期对调座位、卫生责任的划分等等。

班级管理民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例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委等,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精神文化课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5)

广浩学校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班级:七年二班

教师:童涛

日期:2012年10月

1、确立班级布置主题。本学期我选择 “放飞理想,勇于高攀”。用这个主题提高我班学生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在班级的黑板上边规范书写班级的口号:“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开发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强化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本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经常利用班会来教育学生使学生确立“班荣我荣”的信念。在班会上、在平时的小事中经常利用班级这个强大的力量来引导学生自觉与一些坏习惯告别,引导他们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抓典型、树榜样、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风向标,它从内心深处制约着同学们的价值取向,从外在方面规范着他们的行事原则。新课改条件下学生们由于受时代的影响,他们的处事行为和风格日益多元化,但同时又由于自身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建设颇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独具慧眼不断挖掘具有自身班集体特色的典型和榜样,将视线投向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无论是课堂内还有课堂外,只要是符合社会进步,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典型事迹都要可以推广宣扬,我尽量做到:

一、一定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以个人的好恶、亲疏树典型,而应面向全班学生。

二、不只以成绩论典型。三是多正面,少反面。

班级文化的建设刚刚开始,在这条道路上我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建立良好的有特色的班集体努力。

班徽:是展翅飞翔的雄鹰,寓意:放飞理想,勇于高攀,学生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班训: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

班级文明公约

一、求学,不时冷时热,要持之以恒

二、言行,不浮躁轻妄,要稳重踏实

三、律己,不放纵苟且,要防微杜渐

四、待人,不狭隘争斗,要豁达利他

五、遇挫,不自暴自弃,要自强不息

六、受荣,不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七、受诲,不掩饰逃避,要改过加勉

八、任职,不徇私懒散,要尽责为公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6)

二年级二班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班级名称:二年级二班

二、班训:和睦向上,共同进步。

三、班级情况

我们二(2)班有43位小朋友。他们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如明珠般的宠爱着。因此,他们身上出现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极强的特点。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的责任心。如对自己的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的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家庭成员;对集体的不负责,做操、排队欠规范,值日应付不用心等。为此,本学期我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班级特色管理的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四、建设目标: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处处着眼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我有责任” 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宽容品质”、和“参与意识”。口号是“我成长、我负责。我与二、一同发展。”“我是主人” 注重引导学生成为“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人翁态度”。

同时,通过富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浓的育人氛围。

五、建构原则:

1、以丰富的班级环境规范学生,约束学生;(教室内布置)

2、以鲜明的班级特色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3、以健康的班级心理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我成长、我负责,我与二二同发展)

4、以拓宽的班级空间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六、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网络

以学生为主体,以晨午会、班队活动、班级文化课、课外活动为阵地,以课堂为依托,以感染鼓励为途径,以学生自学、自做、自比、自律、自评、自乐、为活动轨迹的工作思路。

2、发挥主导作用

结合“班级评比栏”和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实行每天一小结,一周一评比,量化达标的学生得到一颗星贴在“评比栏”上,每月再评出“月明星”发奖状,并花儿朵朵上张贴表扬。在班级特色建设中,我特别注意把握“感染、鼓励”的递进性、过程性,结合活动精心设计,寻找了七个“特别负责”奖:

﹙1﹚为自己负责: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可获得“认真听课”奖。

﹙2﹚为伙伴负责:课间、午间,不疯打,文明游戏的学生,可获得“爱心游戏”奖。

﹙3﹚为班级负责:放学排队、集体集会,文明守纪,听从指挥的学生,可获得“文明守纪”奖。

﹙4﹚为学校负责:不随便乱扔东西,课间主动捡垃圾的学生,可获得“绿色环保”奖。

﹙5﹚为集体负责:排队做操,规范、听指挥的学生,可获得“做操金杯”奖。﹙6﹚为学习负责:认真读书、背古诗的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的同学,可获得“勤劳蜜蜂”奖。

3、培养自主意识

﹙1﹚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给予事做,给予担挑,广泛聘任小干部。引导学生感受到集体的精神生活,产生温暖感、归属感,实现“我是主人,我有责任”的预期目标。

﹙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负一定的责任,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人人会做事”。

﹙3﹚ 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指导他们组织实施和评价。使学生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中学着负责,并学会负责,从而树立起责任感。

4、创造展示舞台

﹙1﹚利用主题活动增强凝聚力:班级中的集体性活动,坚持让学生去设计,去准备,去交流,去体验,去总结。不求每次活动的绝对完美,但求学生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兴趣的、态度的、习惯的、知识的、技能的等。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身为班级小主人的快乐,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负责。

5、布置好室内外文化环境

位置:本教室内北墙及走廊前后门之间的走廊

结合学校开展的习惯养成及主题月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室内外文化的布置(手抄报、习惯养成知识宣传、作业展、心得体会等等),版面可根据自己班的特色进行不拘一格的设计。

本文来源://www.gsi8.com/fangan/2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