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网 >地图 >汇报资料 >

国学经典摘抄

国学经典摘抄

时间:2025-05-22 作者:工作汇报网

2025国学经典摘抄(必备二十四篇)。

国学经典摘抄 篇1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8.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国学经典摘抄 篇2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国学经典摘抄 篇3

1、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老子》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出处:《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3、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出处:桓宽《盐铁论》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4、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

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出处:葛洪《抱朴子》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6、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出处:《旧唐书》

意思:(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

7、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出处:《论语》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8、内不自诬,外不诬人。出处:《韩诗外传》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意思: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1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处:《晏子春秋》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国学经典摘抄 篇4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6.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8. 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1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12.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1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1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9.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21.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2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2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2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2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9.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3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国学经典摘抄 篇5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举荐贤能对外不(因私人恩怨)摒弃仇人,对内不(因避嫌)而摒弃亲人。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通俗的解释就是当身处困厄的境地是就得要学会变通,思维变通后自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12、有紧有松,不过分紧逼,也不过分放纵,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道理。

1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君子应该不善于言行而敏于行动。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21、道路多么漫长,多么遥远啊,我将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

22、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国学经典摘抄 篇6

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2.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翻译: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

翻译: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翻译: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翻译: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翻译: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10.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翻译: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1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翻译: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12.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翻译: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这些名句中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孩子们对这些经典名句诵读的过程中,好好学习和掌握这些名句吧。

国学经典摘抄 篇7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玉如果不雕琢便不可能成为美丽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便不可能知道世间道理。意思是说凡事都要修练才可以变得美好,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走向成功!

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译: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译: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国学经典摘抄 篇8

1、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4、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5、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4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6、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7、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4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4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50、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3、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54、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5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57、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8、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0、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62、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6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学经典摘抄 篇9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3.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4.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8.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9.安民则惠,黎明怀之。

10.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1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14.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15.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

国学经典摘抄 篇10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6、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8、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2、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13、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4、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15、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6、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1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8、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1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20、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1、「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2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4、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5、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国学经典摘抄 篇11

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9、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20、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2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2、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2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6、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7、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2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3、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6、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3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3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3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4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1、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42、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43、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44、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45、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4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47、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48、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49、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50、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51、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52、万事莫贵于义。

53、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54、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55、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56、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5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58、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59、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60、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61、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62、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63、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64、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6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6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67、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6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69、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70、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7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7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73、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7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75、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76、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77、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78、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79、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80、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81、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8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83、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8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85、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86、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87、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本文来源://www.gsi8.com/huibaoziliao/8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