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教案
时间:2025-05-10 作者:工作汇报网2025立秋教案(系列七篇)。
立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偶像吗?说一说是谁?为什么喜欢他?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上个世纪无数中国人的偶像---梅兰芳。感受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板书:梅兰芳)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写了五件事。是哪五件事?
课件出示:
拒绝播音
拒绝演出
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课件: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这个“优伶”指的是什么?
(“优伶”指的是演员,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甘于穷困潦倒的演员,有几人呢?)
质疑:为什么丰子恺会对梅兰芳发出这样的慨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设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品读感悟。
1.学习避港演出。
(1)请同学们自由地仔细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丰子恺的这句话。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句子,待会儿请同学们说一说。
指名读。
师:哪句话让你的印象深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梅兰芳的爱国情操)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师:你呢?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日本人提供的是“奢华”的生活。老师有个疑问,“奢华”是什么意思呢?(板书:奢华生活)
奢华:奢侈,豪华。奢华的生活就是舒服的生活。
B.你认为奢华舒服的生活应该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
师: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课件出示: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但面对日本人提供的奢华生活,梅兰芳是什么态度呢?
生:不屑一顾。(相机板书)
师:为什么不接受奢华的'生活?
课件出示: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D.拒绝了奢华的生活,那梅兰芳的生活是怎么样呢?想一想。
(2)课件出示:“宁愿……民族气节。”
A.指名读。(想一想,如果你每一顿都是这么过的?你的心情是怎么样?)(是啊!这样的生活肯定是不好过的,但为了民族,他甘愿过这样的生活,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师:梅兰芳可以拥有奢华的生活,但都被他一一拒绝。这一切都只因为他不想失去……民族气节。不想失去作为正直的中国人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师:是啊!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放弃民族。带着感动,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第6自然段。
B.齐读。
2.蓄须明志。
过渡: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日本人一次次被他拒绝。他们肯不肯善罢甘休啊?于是日本人不断的骚扰,一次又一次。(板书:不断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板书:蓄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梅兰芳蓄须部分(8-10自然段),并想一想,从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他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为什么?
师: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能有胡子吗?
生:……
(课件出示:梅兰芳蓄须前后相片)(梅兰芳舞台形象)
平时的梅兰芳蓄须吗?(如果你平常穿着十分漂亮干净的衣服,在学校,心情怎么样?同学会对你说什么?如果从今以后你只能穿脏兮兮的衣服,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可想而知,梅兰芳的内心也是不好受的。当孩子们问他为什么留胡子的时候,他露出(得意)的样子。他真的得意吗?你觉得他是怎样的心情?
生:痛苦而矛盾的心情。
立秋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巩固线描淡彩画的表现方法
2:运用线描淡彩画的方法技巧描绘出秋林的特点
重点难点:
体现出秋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画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出示线描淡彩画<静物>的优秀作业,提问复习线描淡彩画的方法步骤
2: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画法
1:抓住“秋林”的颜色特点,体现出“秋”字
(1)回顾第七册所学诗《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写了秋天枫林的颜色.
(2)学生回答自己观察的秋林是什么色彩
(3)课件播放秋林图片,让学生更加了解秋林的颜色变化.
2:要体现出“秋林”的“林”字特点让学生说说“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要表现“林”就必须画较多的树,而且要有一定的空间感。
三:讲授示范
1:用线条画出“秋林”的'布局
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
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要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树叶的特征
2:用淡彩体现出“秋林”的特色
重点演示色彩的调配,并告诉学生别把颜色调得太均匀,免得色彩变化呆板。色彩既然要清淡又要富于变化
四:创作练习
想象画出一幅秋林的线描
五:展示、、下课
立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无的生字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具
题板
难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学过程
一、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 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 ) 瀑( ) 僻( )
渡( ) 爆( ) 避( )
Qiang( ) he( )
强 和
Qiang( ) he( )
2、补充词语
( )逸( )出 ( ) ( )玉立
望而( )( ) ( ) ( )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立秋教案 篇4
一、 复习内容
(一) 字、词、句
1.生字词:能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能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 阅读:
1.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习作: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能做到语句通顺,少写、不写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结合课文,复习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8、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9、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比较正确地修改明显病句,把排列错误的几段话整理成通顺的短文。会写记事、写人、状物的记叙文。要求有条理,有具体内容,有详有略。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复习重难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3、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四、学生复习方法:
1.结合课文,理解精讲课文重点段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1.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
2.积累优美词语、句子、片段 、例文来提高写作能力。
五、使用媒体: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复习目标:学生对本学期新学习的.生字词基本会读会写。正确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重难点:1、区别同音字。2、区别形近字。3、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复习准备:本册生字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归类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错别字故事。引起学生复习兴趣。
2、听故事。
3、揭题,板书:复习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二、复习生字。
1、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2、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复习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哪些?
4、加加法、减减法、换换法、字谜法,举例说明。
三、区别同音字。
1、出示例题。
看拼音组词填空。
jù ( )离 ( )体 证( ) ( )怕 柏( )
chánɡ 赔 ( ) ( )还 ( )试 品 ( ) 怕 ( )
候( ) 僵( ) 爱( )辩 ( ) 幼( )
喉( ) 疆( ) 受( )辨 ( ) 幻( )
2、找出不正确的读音
A.贪婪(lán) 绿(lǜ)林好汉 干涸(hé)
B.婀娜(nuó) 踮(diàn)起脚尖 心扉(fēi)
C.潺潺(chán)颇(pō)负盛名 水浒(hǔ)传
D.点缀(zhuì)滚瓜烂熟(shóu) 聒(guō)碎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同音字的方法。
5、师生总结:仔细观察生字,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用组词区分。
三、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1、出示例题。
mēn( ) chèn( ) fénɡ( )
闷 称 缝
mèn( ) chēnɡ( ) fènɡ( )
2、自己读一读,区别。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5、师生总结:区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6、老师总结:只要做个细心人,就一定能将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区别清楚。
四、随堂练习。
1、发练习题,要求学生仔细看字区别清楚再下笔写。
2、练习。
3、讲评。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成语与四字词语。
复习目标:学会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重点: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难点:学会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准备:四字词语、成语以及有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趣味词语导入。
词语接龙游戏。
二、复习四字词语。
1、师出示: 水平如镜 绿油油 高高兴兴 闷闷不乐 自言自语 火红火红
2、齐读,边读边想,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发现。
4、你还能说出像他们一样结构的词语吗?
5、说出像他们一样结构的词语,师板书。
6、学生练习。
7、展示,评讲。
三、复习成语。
1、日积月累 名言警句
2、学生互说积累的成语、优美词语。
3、我们学了这么名言警句,怎样才记得又多又快呢?
4、学生汇报回答。
5、师总结:归类识记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
6、把成语归类。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例:狼吞虎咽
含有数字的成语, 例:一清二楚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例:南辕北辙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例:左顾右盼
写景的成语,例:连绵起伏
写人的成语,例:全神贯注
写有恒心的成语,例:持之以恒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例:草木皆兵
描写英雄气概的词语,例:不屈不挠
7、比赛说出这些类别的成语若干个。
8、学生练习:分别选用两个以上的成语赞美心目中的英雄和好同学
9、师总结:汉语中的成语丰富多彩,恰当运用能使表达更准确、生动。
四、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
1、怎样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呢?
2、生回答。
3、师总结。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修改病句,造句。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本学期学过的各种类型的句子,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会用部分词语造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复习句式的改写,练习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掌握各种类型句子的改写方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
指名说说反问句、疑问句、陈述句各有什么特点?说说怎样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三、练习
1、改写句子:
(1)小明完成了作业。
被字句:
反问句:
(2)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
反问句:
(3)你把这本书拿给老师。
改为有礼貌的句子:
2、扩写句子:
①( )沙滩上有( )的贝壳。
②( )公园里有( )花。
③( )同学们( )玩游戏。
3、修改病句:
(1)报名参加“卫生突击队”。
(2)朝霞把大地染得
(3)厚厚的白雪一大片庄稼
(4)你是中队长,应该严肃要求自己。
(5)奶奶常谈起过去的往事。
(6)那达慕大会上那场景可真热闹。
(7)参加联欢会,心里真高兴。
4、造句:
不约而同
像……像…… (造比喻句)
自豪 灿烂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投影出示句子练习)完成练习。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学会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体会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妙。
复习重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难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准备:小黑板,收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复习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二、复习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
1、比喻句有什么特点?
2、说比喻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3、生总结:比喻句的特点--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
4、拟人句有什么特点?
5、说拟人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6、生总结:拟人句的特点: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有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感情。
7、比喻句、拟人句有什么区别?
8、小组讨论。
9、个别发言
10、师生总结: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拟人句利用事物与人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拟人句的最重要的标志。
三、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2、造比喻句、拟人句。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复习理解本学期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
复习目标: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复习重点: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难点: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准备:小黑板,有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复习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2、出示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各类句子。生齐读。
3、说一说这些句子的含义。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出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练习。
3、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作业:
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立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具准备
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课件出示2)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目标:(课件出示4)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2.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3.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生举手。
师:你很勇敢!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生总结。
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概括一下,就是语言再简介一些。
师小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
(课件出示6)
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文中能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课件出示7)
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指导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课件出示8)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2)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四、积累拓展
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课件出示9)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一些爱国诗句吗?
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每件事概括出来。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六、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10)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使整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课堂作业尽量做到练习基础化、典型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当教学中的不足,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立秋教案 篇6
复习内容:阅读练习
复习重点:审清题意,明确一句完整的话的要点。
复习难点:正确解答并认真检查,留下审题检查的`痕迹。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会照样子说一句话吗?
二、明确复习目标
例1:力力画画。(谁、干什么)
例2:妈妈是工人。(谁、是、职业)
这样的句子我们首先要给出一个主人公(谁),再说他在干什么或者做什么的,两者都说清楚了,句子就完整了。像写这样的句子,我们最好写我们会写的字。
三、词语
谁:我们你们他们它们人们我你他它小文小方小力小马小羊小牛女儿儿子女生小朋友小宝贝
时间:今天明天今年明年上午下午中午白天
地点:竹林山头工厂森林
职业:工人木工工头会长
在干什么:开门打水扫地打伞看星星开灯扫水打毛衣看月牙
看天看白云看大山看田地看牛羊
四、练习
1、用上以上的词,说一句话:谁在干什么?
2、用上以上的词,说一句话:谁是什么?
3、把词语连成句子:生日是今天爷爷的
找关键词:是在会
标出排好的序号
连词成句
检查
五、
在做这样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尽量写自己会写的字。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去检查,修改。
六、小记
立秋教案 篇7
吉子现中心小学王建伟教学目标:
1.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尤其是外部轮廓。
2教师收起苹果,让学生通过刚才的观察记下的.苹果的样子描绘外轮廓。
3.学生练习。
4.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
“外轮廓”又叫“外部轮廓线”指群体或景物的外边缘线。在观察的时候要仔细点。
二、学习活动一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书中的作品。
2.教师出示观察对象,学生紧盯着物象轮廓线仔细观察,并画下
来。
3.教师评价学生作品。
4.教师小结:我们只根据眼睛所观察的去画,这个过程可以不用思考,不用看纸上的线条。我们也不必急于擦去那些错误的线条,或许留着这些线条会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热情和勇气。
5.学生实践:自己选择一组物品,仔细观察,手握铅笔,试着画出这组物体的大致外形。
6.学生作品展示,集体评议。
三、总结。
在进行线描物象时,对重要部分或主体部分重点描绘,将使画面有主有次,丰富生动。
-
想了解更多【立秋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立秋教案
本文来源://www.gsi8.com/huibaoziliao/79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