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讲座心得(精华5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5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进苏轼讲座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讲座心得 篇1
五年级下学期,我阅读了讲述了苏轼一生经历的一本书——《苏轼传》,我了解了这个大文豪的特点与生平经历。
我特别喜欢苏轼的文章,即使他过上了农家的生活,也下肯放下手中的.笔。我尤其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将赤壁之战刻画得淋漓尽致,描绘出周瑜容貌俊美与智慧。
令我赞不绝口的不只苏轼流芳百世的词,也有苏轼广为人知的诗。我比较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喜欢苏轼的另一面——美食。他是一位美食家,但吃饭之际总不忘礼仪——只吃眼前菜。有一次,苏轼的朋友来他家吃饭,苏轼的妻子王弗在他的位置对面放了一盘苏轼最爱吃的兔肉丝,苏轼只顾吃眼前菜,完全没有注意到餐桌上有兔肉丝。在黄州,苏轼还做了“东坡羹“,还附一首《东坡羹颂》,深受大家喜爱。这位美食家做的东坡肉更是享誉千载的名肴,在《猪肉颂》中,他写道:“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黄州还盛产鲜鱼,苏轼摸索出一和烹调法,常常请朋友品尝鱼羹。
苏轼还有许多特点,这本好书中都提到了。我读《苏轼传》知道了许许多多苏轼的人情世故,让我们从这本“苏轼宝典”中发掘更多的知识吧!
苏轼讲座心得 篇2
在古代的众多诗人中,我最爱好的是苏轼。由于他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
走近苏轼,掀开他心灵深处的奇妙面纱,去感受他的坚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漫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安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委屈,处境险恶,生活困窘,但他临危不惧,永久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惶恐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当。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排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美,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出和摆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XXX美好的风景所沉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走近苏轼,让我们一起体会他的安逸,坚强。
苏轼讲座心得 篇3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很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自在,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苏轼讲座心得 篇4
据说,人去世后会变成一颗星,围在明亮的月亮身边。而你,你会不会也变作一颗闪烁的星,挂在清晨的天边?你从出世开始,便注定你的光辉。父亲与母亲对你精心的培养,更决定你一生的光芒四放。二十岁便考中科举。虽名列第二,但我们都能明白其中的玄妙。那么豪爽潇洒的你。科举考试中随便编出个论据,足以证明你的聪慧,然而这么潇洒的你,怎可能屈服于权威之下。
你的第一任上司,是一个严格的陈公弼。他对你好刻薄,乃至在你精心写好的公文上涂涂改改。不过,这又怎能难得倒你。你为陈公弼后花园的小亭子题诗时的言论是那么可笑。但,你始终没有发觉,陈公弼这是为你着想,考核你而设下的局,以致于你的后悔以满心的`恳切写出著名的《陈公弼传》。
你被召回京都,但与王安石起了冲突,神宗为顺利变法,将你调回地方,赶到徐州,你治理了黄河水患。在杭州,你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的千古名句。在湖州的你,不幸被王珪等人陷害,制造“乌台诗案”,好在皇帝并不昏庸,将你开释。
为保自身仕途,你远到江宁拜望王安石。他的“骑驴渺渺入荒坡”让我们感到心酸,你与他相谈甚欢我们也真正了解到王安石的本性,其间,皇帝突驾崩,司马光上台召回你,在几个月内你升到三品大员,这是你人生的巅峰。GSI8.cOM
然而,我们都很好奇,谁如此有幸能嫁给你?便有王弗、王闰之。王弗,一个知书达理的美丽女子,无不在时时刻刻关注你,她会悄悄躲在屏风后,视察你的亲友是否虔诚,她会在你忘记文章时稍点醒你。但却早早逝去。王闰之,一个温顺贤淑的贤惠妻子。她体贴你,关心你,无时无刻不在照管你。但,也悄然逝去。朝云,你的红颜知己,你可与她谈吐心声,可与她泛论不快,她陪伴你最艰巨的岁月,是你精神上的支柱。因而可知,你又是多么幸福!
苏辙,你的好兄弟,在你被遭乌台诗案前,他已得知此消息,不惜冒生命危险去通知你,又向皇帝请命让自己代你受罚。如此的好兄弟!我们都为你具有如此的好兄弟而感到敬慕。
然而后来,皇帝要复原新党人物,将苏轼从三品大员贬为九品芝麻官。苏轼买不起羊肉只能吃羊脊中的碎肉,一煮再煮,后来被往回调迁。结果不幸死于常州。一代伟人,生的震天动地,死的也极其光荣。他建立了“穷则独善其善,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品德。建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榜样。
你化作一颗闪烁的星,挂在清晨的天边。逐日清晨上学去,总能看见你的脸。你,就像流星一样,为我指明道路的方向。
苏轼讲座心得 篇5
我并不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然而第一次接触苏轼的诗文,我就被那一篇篇富有哲理的作品深深折服了。
苏轼诗文名垂千古,而我们若能够品味其为人,品味他那执着而旷达的心境,则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苏轼为人,行诸诗文,而高于诗文。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狂放诗句,充分显示了苏轼威武刚强的英雄本色。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猎猎英姿。相较柳永的“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那种花前月下的儿女情长,则更显得豪气冲天,别有一种至刚至韧的气概。苏轼此词,更流露了他想要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然而,无情的命运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所有报国梦想都被击得粉碎。他也曾在痛苦中挣扎,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以及“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些词句都抒发了他九死一生后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卜算子》一词是他此时落寞、孤寂、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那是一个残月下的独步者,他徘徊踯躅,孑然一身,无人知晓,无人问津。只有那被惊动的未栖的孤鸿,或许可以借凄清夜月黯淡的辉光瞥见他这个寂寞孤独的“幽人”。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然厄运一次次降临,作者依然痴心不改,高洁自许,他不愿意随波逐流,不愿融于流俗,哪怕是只能孤独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也不愿意随意拣一根枝条栖息。“不肯”二字透露了主人公的选择。哪怕是寂寞,哪怕是孤独,哪怕是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的胸怀。在顺境中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尚且不易,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苏轼的.旷达胸襟,在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这些词文中,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历尽生死劫难、被贬谪、被流放的罪官的潦倒落魄形象。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横槊赋诗、豪情勃发的一世枭雄曹孟德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我们看不到在自然造化面前悲观自怜的俗者,却看到了超然物外、羽化飞升的仙人。
由此我想到了屈原。 比较屈原的《离骚》与苏轼的《前赤壁赋》,从艺术审美价值上说都堪称“千古绝唱”,但二者对读者的人生启迪,却不可同日而语。 品读《离骚》,我们可以看到屈原高洁的品行,但他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总是一种难以解脱的怨情。我们在欣赏他“上下求索”的执着的精神时,似乎也有了种渴望悲剧的意象。读屈原,令人叹惋。而苏轼诗文则展示了一种跳出苦闷走入旷达的超脱。当他看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自然之理时,便放怀高歌,尽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同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然而一位陷入情事的困扰无法开怀,以死亡鉴证生命的高贵。另一位却在春种秋收的艰难岁月中享受田园生活的清贫、恬淡,在与大自然的契合中坦然释怀。应该说,我感动于屈原的执著求索,更欣赏苏轼的旷达超脱。 从苏轼的诗文中我学会了乐观,学会了释然。
-
欲了解苏轼讲座心得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苏轼讲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