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时间:2025-06-05 作者:工作汇报网《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1
林海音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晓云》、《春风》、《城南旧事》等。而我最喜欢的书莫过于《城南旧事》了。
这本书分成了五个小故事,分别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主人公小英经历了4次离别,第一次是和秀贞,妞儿;第二次是和草层里的陌生人;第三次是和宋妈,最后一次是和爸爸。
这几个故事中有悲剧,有喜剧。总令我感动落泪,也使我眉开眼笑。
《惠安馆传奇》就是一个让我哭泣的悲剧故事,故事讲述了英子帮助“疯子”秀贞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妞儿(小桂子) ,两人相认后一起去找思康,却惨死在车轮下!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我幻想着或者秀贞带着妞儿找到了思康,从此三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最终遗物被烧掉了,同时也烧掉了我心里小小的希望。我的心被故事紧紧的牵动着,胸口像是被一块棉花堵住,难过的不能呼吸。
而和《惠安馆传奇》完全不同的是《兰姨娘》,《兰姨娘》这个故事是个喜剧。故事讲述了英子看到了爸爸对被施家赶出来的兰姨娘有好感,出现了这么一幕:忽然正在吞云吐雾的爸爸一把抓住兰姨娘的手说:“你这是朱砂手很有福相3呢!”于是,英子便想了个办法保卫妈妈的爱情!小英子想起了大学生德先叔,她先是私底下让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然后又撮合他俩成了一对,离开了小英子家,去了外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英子也成功的保卫了爸爸妈妈的爱情。我被机智的小英子逗笑,真是忍不住给她点赞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但是可能都没有英子过得丰富多彩吧。她善良纯真,乐于助人,带给我们无数的正能量,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和英子一样积极向上阳光的成长,让我们珍惜我们的童年生活,不要等错过了,再去后悔!
如果你也被这个故事所吸引,不如去书店买一本细细品读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2
在书店的“文学畅销书”架子上我看到了它——《城南旧事》。四个刚劲有力的书法字体像磁石一样吸引住我的视线,我决定买下它。
翻开书,油墨香味扑鼻而来,淡雅而清新。这本书的开头就很新颖,带着童真和淳朴,引着我细细品味。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越看越惊喜,我知道,这不是一本平平淡淡的自传体小说。虽然这些情节曲折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让我真切体会到林奶奶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主人公的积极向上。从每一个故事中,都能感受到小英子对童年即逝的惋惜,对每个人物的深深回忆。
在《惠安馆》中,作者一开始给我们留了悬念,即使宋妈让小英子不要接近“疯子”,但小英子依然很勇敢主动跑到惠安馆去找所谓的“疯子”聊天。在他们大人世界里看到秀贞那样“疯疯癫癫”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会避而远之,甚至作为茶余饭后谈论的笑柄。但小英子看人角度不一样,她认为秀贞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和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不在意别人怎么说秀贞,也不怕被伤害。并且在她们做朋友的期间,小英子没有嫌秀贞烦,若是常人,肯定被“小桂子”、“小桂子”搞得一头雾水,早就离她而去了。小英子富有耐心和同情心,最终帮秀贞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小桂子”,让她们母女相认。她们走时,小英子还把妈妈最宝贝的金手镯送给了母女俩做盘缠,可见她善良到了极点。
除了《惠安馆》,我最喜欢的就是《兰姨娘》。兰姨娘是整部小说中光环最大的人物,时尚独特,冰雪聪明,心思巧妙都不足以形容她。她寄宿在英子家,本算客人,但她毫无架子,对宋妈也是毕恭毕敬,她把自己当作和宋妈平等的人。兰姨娘心思玲珑剔透,愿意帮英子做西瓜灯,让本来对她不满的英子重新绽放笑容,对她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些是不易的。且别看兰姨娘整天嘻嘻哈哈的,实则在她笑容背后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楚,她不幸的身世令人唏嘘。她却在英子面前像个大姐姐,把正能量传递。她和德先叔叔的美好结局虽是英子帮忙牵线,但她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不容忽视的!
仔细一品《城南旧事》那透着质朴的字里行间,一定会被书中人物所打动、感染,也会觉得,童年时多么纯真美好。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
一首人们分别时常常会想起的《送别》,让我幻想起将来我将与亲人、朋友、甚至同学分离时的场面。我想,我们大家会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着,并对他们说出我憋了好久好久的真心话。
我所想象的画面曾出现在一本名叫《城南旧事》的小说里。小说中的主人公林英子从6岁到小学毕业之间,经历了许多让人揪心、发人深思的事儿,每一件事儿,都与她有关,而且每一个人的离去,都是她亲眼目睹的,这些回忆令她刻骨铭心地记在了心中。
英子的好伙伴儿,妞儿,与“疯”女人秀贞之间有着一种谁也无法预料到的母女关系。小桂子(妞儿)被秀贞生下后,家人却发现,孩子他爹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所以他们只能瞒着秀贞把孩子给扔了。不料,小桂子又被秀贞的邻居出游时给捡到了。妞儿长大后,没有任何一句怨言地饱受她养父养母的折磨。不仅如此,她还要出去唱戏,给家里赚钱。经过多次交涉,英子最终把妞儿带到了秀贞面前。秀贞发现,妞儿脖子后面有一块儿与小桂子一模一样的胎记。于是就在那天晚上,秀贞正准备带着妞儿去找她爸爸时,一辆风驰电掣的火车将她俩轧得血肉模糊。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4
每当我听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英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她五岁时随父母从中国台湾来到北京城南居住,一住就是二十五年,老北京城南幽幽的小巷,残阳骆驼、城垛古墙„„这一切都让童年的林海英感到新奇入迷。
我很喜欢书中的主人公英子,她纯真善良,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愿意用真诚去接触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书中《惠安馆》这个章节里,记叙了英子和妞儿纯真的友谊。她俩真快乐,胡说胡唱胡玩,西厢房是她们快乐的窝,连做梦都想着它。英子对疯子母女的亲近与同情帮助,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城南旧事》这本书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讲述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又像首悠悠的思乡曲,唱说着童年的酸甜苦辣。我喜爱《城南旧事》,它让我懂得了爱心,善心,真心。
翻开《城南旧事》,听着作者娓娓道来,主人公小英子的童年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仍然意犹未尽„„ 英子小的时候,住在惠安馆附近,她善良而纯真,当时,惠安馆里有一个疯子叫秀贞,而小英子却很友好地和她相处,在英子心里,她觉得秀贞并不是人们口中的那个疯子,秀贞只是心中有事,所以便成天念叨思念而已。其实,生活中,你只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多为别人着想,你就会理解别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收获真情与友谊。
看着看着,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当时,我也有一个邻居叫“宋二”。他小时候不幸得了脑膜炎, 变成了一个智力有些滞后的人,人们看见他,都会嘲弄他,但是奶奶觉得他很可怜,对他很好,从不逗弄他,因此他也喜欢到奶奶家来玩,有时帮奶奶照顾我。
记得有一次,奶奶让宋二带我先去坐公交,他一路上又摇又晃又哄的,可真是太有心了,终于上了公交车了,他可没闲着,用身体撑开人群让我舒服些。看,他这些小小的举动都代表了他的责任心和他对我的疼爱。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感恩,你会发现生活中每一处闪光点,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妈妈说:“只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感受美好。” 何尝不是呢,小英子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我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你呢?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5
原以为《城南旧事》是一种沉静的哀伤,那些“城南”,遥遥的,迷茫;所谓“旧事”,可能会蒙上淡淡的木褐色。
其实,还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题目带给我的一些想法。
如果,要我来抒写自己的《城南旧事》,想必只会是年幼时的回忆。现在已经那些旧事太遥远了。是否就是以前一样,坐在窗前看着同龄人玩耍;是否就是背着书包走到家门口时,闻到妈妈饭菜的香味;是否就是蒙着别人的眼睛,嚷嚷着要他们猜猜我是谁;是否就是在一次次凉风的袭击之后,还倔强地对别人说,我不冷
那些回忆也不敲敲门,直接涌进来。也许我的大脑早就被吞没了,脑细胞的工作负荷超过平时好几倍。还记得以前那个不爱说话的我,一次就因为不爱说话,被爸爸扇了一巴掌。时隔好多年,脸上还是隐隐作痛。其实好多回忆是甜甜的蜜,好多回忆是沁人的冷风,好多回忆是锐利的尖刀!【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进了初中,才发现丢掉了好多东西:小学的朋友、老师,还有那种纯真的心态。也许朋友和老师还有见面的机会,那种心态还能找回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大海中泛舟的心情。好像茫茫找不到尽头,偶尔会遇到狂风暴雨,但幸好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海上的风景。所谓有舍必有的,我舍去的,得到的,那能够抵消吗?好在,进入初中,还遇到了很多人,带给我许多,他们和小学不一样。小学的朋友,就好像玩家家酒,玩得愉快,也没有烦恼。初中的朋友,他们温馨,可爱,虽然有时候说话会伤人,但大家都很好。
发现自己的语文好差,心里的感觉竟然不能写出来。可能每个人都会一些感觉,不能用文字叙述,因为连自己都不能了解。沉浸在回忆中,才知道“回到过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6
闲来无事,我又从书架上拿起了这本熟悉的《城南旧事》。这本书从最纯真朴实的语调描述了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院里的成长往事,虽然我已经读过许多遍了,但书中人物那一言一行仍时时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自从读了《城南旧事》之后,《送别》这首歌便环绕在我耳边,令我想起英子童年的一切。惠安管门口疯女人的一笑,草垛里蹲着的年轻人,与德先叔离开的兰姨娘,回到故乡的宋妈,喜爱花朵的父亲,这一切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却又是那么的模糊。
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我敬佩她的胆识,虽然年纪小,头一次邂逅妞儿就替她解围,并且帮助她找到了亲生母亲;还帮助自己的妈妈保证了婚姻„„。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英子12岁时父亲去世的经历,作者林海音以英子的视角从夹竹桃的花落了,暗喻父亲的离世。英子没有因为父亲的离去而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恰恰相反从那一天起,英子真正地长大了,在她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了为母亲分担养育弟弟妹妹的重任,她是一个面对生活非常积极主动的女孩。
书中的一切是那么的杂乱,又是那么的有序。它虽然记录了许多不同的人物,但每一个却都给人们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形象。就像兰姨娘,德先叔,年轻人,宋妈一样,他们都被当时的社会所唾弃,可他们最后还是以一种最高尚的身份离去。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我现在的童年。确实童年是幸福的,快乐
的,美好的!在童年只有游戏,没有争斗;在童年只有欢乐,没有悲伤;在童年只有欢聚,没有离别!
童年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回忆的开始,也是乐曲的前奏。充满着无限怀念。林海音的童年已经永久地过去了,希望大家珍惜这宝贵的童年,珍惜这一分一秒的快乐时光,充分利用童年的每分每秒,不要留下遗憾„„。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它像天上的星星那么的绚烂,像刚刚绽放的花朵那么妩媚多姿;童年是快乐的像乐谱上跳动的一个音符那么活跃。
请大家记住自己的这段纯真的童年时光。记住儿时玩耍的伙伴;记住充满友情的校园;记住童年动听的歌声;记住童年的一切一切...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7
这是我第二次读《城南旧事》这本小说了。
小说的主人公林英子童年时曾跟随父母漂洋过海,从中国台湾迁居北京,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小说就是写的主人公林英子的这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林英子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小说中,林英子的这种情思浸润在字里行间,时时让我感动。此外,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节。
林英子要代表全体同学去学校总部领取毕业证并且要在大会上代表大家致谢词,这是班主任交给她的一个光荣的任务,可是她有点紧张,甚至有些害怕。想要爸爸陪她去,她觉得有爸爸在台下看着她,她才会有勇气。不巧的是爸爸生病了,病得很厉害。看到女儿焦虑忐忑的神情,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英子带着爸爸的鼓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读到这里,我对英子的爸爸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对英子的鼓励让英子有了前进的动力,他自己在面对病魔时的那种坚强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这样的爸爸,一定会少了许多成长的烦恼。由此,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爸爸。
爸爸是农民的孩子,全凭刻苦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爸爸成了一名优秀的警察,每天早出晚归,值晚班的时凌晨才能回家。尽管这样辛苦,他还坚持每天送我上学。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总会耐心地辅导我,让我豁然开朗;每当我心情郁闷时,爸爸总会鼓励我、开导我,让我振作起来。爸爸用他坚实的脊背扛起了一个警察的责任,也扛起了这个家的责任。我从爸爸身上学到了勤奋,学会了担当。
英子的爸爸让我更爱我的爸爸,英子完成任务的经过也让我深受启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这样才能成功。我想,即使没有成功,能够吸取失败的教训,那也是成长的过程。
第二次读这本小说比上次的感受更多,也更深刻。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如此。以后,我会读更多的书,从书籍中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8
《城南旧事》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以主人公英子从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透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双眼向读者展现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间复杂的情感。
合上这本书,书中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会馆门前的疯女人,遍体鞭伤的小伙伴,斜着眼笑的兰姨娘,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作者虽出身书香门第,但更乐于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境况,更善于发现他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但又‘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了’。为何人世间这般凄苦?作者借小姑娘的口提出问题却并不给予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深思……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城南旧事》中每一个小故事看似简单、平凡,但都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叙述表现出大道理。就如《我们看海去》,每天早上太阳从海上冉冉升起爬上天空,远看海天一色,蓝蓝的海和蓝蓝的天相互交融,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空,就如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一样。人字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撇一捺,但真正认识一个人却是很难的,不能简单地用“好人”与“坏人”来判断和划分,就像海和天,远远望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读《城南旧事》让人心中漾起一丝丝亲切和温暖,抛开时代的悲剧色彩不谈,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流逝的岁月……无不让读者领略到美妙的景物、平凡的生活和动人的真情!
-
欲了解《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本文来源:http://www.gsi8.com/huibaoziliao/83846.html